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近日引起一些人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復試驗,為此圍攻韓春雨為“造假者”,但支持韓春雨的也大有人在。針對這些激烈討論,“中國網事”記者展開調查。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團隊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時興技術CRISPR-Cas9發(fā)起了挑戰(zhàn)。CRISPR-Cas9被認為是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近些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
此后,韓春雨被媒體廣泛關注,被網民稱為“網紅”科學家,并被廣大網民譽為“寒門”學者的典范。
此后不久,有人提出韓春雨的試驗無法重復,有人說可以重復,爭論不休、難有定論。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復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者蓋坦·布爾焦稱,盡管他和同事在過去的一個月做了多次嘗試,但最終發(fā)現(xiàn):NgAgo無法進行基因編輯。他呼吁《自然·生物技術》雜志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另外,美國、西班牙等多位科學家也表示,無法重復韓春雨NgAgo系統(tǒng)的基因組編輯結果。
8月2日,有媒體報道,刊登該論文的英國《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發(fā)言人表示,已了解一些研究者的相關疑慮,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該發(fā)言人還表示:“作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fā)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韓春雨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的論文是真實的,“我們實驗室已經重復了很多次”。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就這件事對韓春雨進行了采訪。
目前雖然已是暑假期間,但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校園里依然有年輕學子在活動,韓春雨及其科研團隊的工作也并未因為質疑而受到影響,相關科研工作仍在有序推進。
對于國際上一些科學家要求公布原始數據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后,韓春雨將采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韓春雨表示,關于其實驗不能重復的一些質疑是“非科學”的,一項科研成果是非對錯,應該由科學本身來決定,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他對于實驗能夠重復充滿信心。
一些知情人士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能需要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對這一新技術有質疑聲音也是正常的。但目前除了正常的質疑,一些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據透露,韓春雨每天要接幾十條微信、短信和郵件,有時半夜還能接到電話騷擾和謾罵,這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科學爭議范疇,淪為一種流氓騷擾,對韓春雨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對于一些媒體稱韓春雨發(fā)表論文后被迅速評為教授,其助手被評為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學知情人士表示,媒體報道失實,韓春雨目前還是副教授。
“中國網事”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針對這件事情,網上輿論討論激烈,部分人認為,這可能涉及學術造假。但也有網友表達了理解,認為作為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不能被模仿很正常。
網民“Ecair”說:“不需要100個科學家來證明他的理論是錯的,如果真的錯了,一個科學家拿出充足的證據就足夠了,科研無錯,沒必要對他過多攻擊?!?p> 網民“淺唱1幸?!北硎?,“做不出來重復實驗不能說明不對,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div>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