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釀造醬油的定義、產(chǎn)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和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予第3章所指的釀造醬油.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zui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01-1988化學試劑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 2715-1981糧食衛(wèi)生標準
GB 2717 1996醬油衛(wèi)生標準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
GB 4789. 22-1994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調(diào)味品檢驗
GB/T 5009. 39-1996醬油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 5461-2000食用鹽
GB 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T 6682-199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guī)格和試驗方法
GB 7718-1994食品標簽通用標準
視頻: 深圳冠亞-火鍋蘸料水分測定儀全過程視頻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釀造醬油 fermented say sauce
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diào)味品。 .
4產(chǎn)品分類
按發(fā)酵工藝分為兩類。
4-1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醬油(含固稀發(fā)酵醬油)
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小麥粉為原料,經(jīng)蒸煮、曲霉菌制曲后與鹽水混合成稀孽,再經(jīng)發(fā)酵制成的醬油。
4-2低鹽固態(tài)發(fā)酵醬油
以脫脂大豆及麥麩為原料,經(jīng)蒸煮、曲霉菌制曲后與鹽水混合成固態(tài)醬醅,再經(jīng)發(fā)酵制成的醬油.
5技術要求 。
5.1主要原料和輔料
5.1 1大豆、脫脂大豆、小麥、小麥粉、麩皮.應符合GB 2715的規(guī)定.
5.1.2釀造用水一應符合GB 5749的規(guī)定.
5.1.3食用鹽:應符合GB 5461的規(guī)定。
5.1.4食品添加劑:應選用GB 2760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荊,還應符合相應的食品添加劑的產(chǎn)品標準。
5.2感官特性 .
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l
要 求
項目
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醬油(合同稀發(fā)醇醬油)
低鹽固態(tài)發(fā)酵醬油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色澤
紅褐色或淺紅褐色,色
澤鮮艷,有光澤
紅褐色或淺紅褐色
鮮艷的深
紅褐色,
有光澤
紅褐色或
棕褐色,
有光澤
紅褐色或
棕褐色
橡褐色
香氣
濃郁的醬
香及酣香
氣
較濃的醬
香及酮香
氣
有醬香及瞎香氣
醬香濃
郁,無不
良氣味
醬香較
濃,無不
良氣味
有醬香,
無不良氣
味
微有醬
番,無不
良氣味
滋味
味鮮美、醇厚、鮮、成、甜適口 .
味鮮,咸、
甜適口
鮮成適口
味鮮美,
醇厚,成
味適口
味鮮美,
戚味適口
味較鮮,
成味適口
鮮成適口
體態(tài)
澄清
5.3理化指標
5. 3.1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態(tài)氮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
表2
指 標
項 目
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醬油(合同稀發(fā)酵醬油)
低鹽固態(tài)發(fā)醇醬油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可溶性無鹽圖形物,g/100 mL
15.oo
13. 00
10. oo
8.00
20.oo
18, 00
15.00
10.
全氰(以氮計).g/100 mL
:1 50
1. 30
1. 00
0. 70
1. 60
1.40
1. 20
0. 80
氨基酸態(tài)氮(以氰計).g/lOO mL
0. 80
0. 70
0 55
0.40
0 80
0. 70
O.60
0. 40
5. 3.2銨鹽
銨鹽的含量不得超過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30%.
5.4衛(wèi)生指標
應符合GB 2717的規(guī)定.
6試驗方法
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應符合GB/T 6682中三級水規(guī)格.
6.1感官特性
按GB/T 5009. 39-1996第3章檢驗.
6.2可溶性無鹽固形物
樣品中可溶性無鹽固形物的含量按式(1)計算:
X= X - X
式中:X-樣品中可溶性無鹽固形物的含量,g/100 mL;
XZ-樣品中可溶性總固形物的含量,g/100 mL,
Xl-樣品中氯化鈉的含量,g/100 mL。
6.2.1 可溶性總固形物的測定
6. 2.1.1儀器
a)分析天平:感量0.1 mg;
b)電熱恒溫干燥箱;
c)移液管;
d)稱量瓶;25 mm.
6.2. 1.2試液的制備
將樣品充分振搖后.用干濾紙濾入干燥的250 mL錐形瓶中備用。
6. 2.1.3分析步驟
吸取試液(6.2.1.2)10. 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吸取上述稀釋液5.00 mL置于已烘至恒重的稱量瓶中,移入(103士2)℃電熱恒溫干燥箱中,將瓶蓋斜置于瓶邊.4h后,將瓶蓋蓋好,取出,移入干燥箱內(nèi),冷卻至室溫(約需o.5 h),稱量.再烘0.5 h.冷卻,稱量,直至兩次稱量差不超過1 mg,即為恒重。
6. 2.1.4計算 。
樣品中可溶性總固形物的含量按式(2)計算:
X= 100
式中:而 樣品中可溶性總固形物的含量.g/100 mL
m-恒重后可溶性總固形物和稱量瓶的質(zhì)量,g
m-稱量瓶的質(zhì)量,g。
6. 2.1.5允許差
同一樣品平行試驗的測定差不得超過0. 30 g/100 mL.
6..2.2氯化鈉的測定
6.2. 2-1儀器
微量滴定管.
6.2.2.2試劑
o.1 moL/L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按GB/T 601規(guī)定的方法配制和標定.
鉻酸鉀溶液(50 g/L):稱取5g鉻酸鉀,用少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 mL。
6.2.2.3 分析步驟
吸取2.0 mL的稀釋液(吸取5.0 mL樣品.置于2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于250 mL錐形瓶中,加100 mL水及1 mL鉻酸鉀溶液,混勻.在白色瓷磚的背景下用o.1 moL/L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初顯桔紅色,同時做空白試驗.
6.2.2.4計算
樣品中氯化鈉的含量按式(3)計算:
X= 。。。。。。。。。。。。。。。(3)
式中:Xl-樣品中氯化鈉的含量,g/100 mL;
V-滴定樣品稀釋液消耗o.1 moL/L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 空白試驗消耗0.1 mol/L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濃度,moL/L
o.058 5-1- 00 mL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c(AgN03) =1. 000 mol/l.]相當于氯化鈉的質(zhì)量,g.
6.2.2.5允許差
同一樣品平行試驗的測定差不得超過0.10 g/100 mL.
6.3全氮
6. 3。1儀器
a)凱氏燒瓶500 mL;
b)冷凝器
c)電熱恒溫干燥箱
d)氮球; .
e)分析天平:感量o.1mg,
f)酸式滴定管,25 mL
g)移液管。
6. 3.2試劑
a)混合指示液:1份o.2%甲基紅乙醇溶液與5份o.2%溴鉀酚綠乙醇溶液配合;
b)混合試劑:3份硫酸銅與50份硫酸鉀混合
c)硫酸:95%~98%
d) 2%硼酸溶液:稱取2g硼酸,加水溶解定容至100 mL;
e)鋅粒l
f) 40%氫氧化鈉溶液;稱取40 g氫氧化鈉,溶于60 mL水中
g) 0.1 mol/L鹽酸標準滴定溶液t按GB/T 601規(guī)定的方法配制和標定.
6.3.3分析步驟
吸取試樣2.00 mL于干燥的凱氏燒瓶中,加入4g硫酸銅一硫酸鉀混合試劑、10 mL硫酸,在通風櫥內(nèi)加熱(燒瓶口放一個小漏斗,將燒瓶45斜 置于電爐上).待內(nèi)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保持瓶內(nèi)溶液微沸。至炭粒全部消失,消化液呈澄清的淺綠色,繼續(xù)加熱15 min.取下,冷卻至室溫。緩慢加水120 mL.將冷凝管下端的導管浸入盛有30 mL2%硼酸溶液及2~3滴混合指示液的錐形瓶的液面下。沿凱氏燒瓶瓶壁緩慢加入40 mL40%氫氧化鈉溶液、2粒鋅粒,迅速連接蒸餾裝置(整個裝置應嚴密不漏氣),接通冷凝水,振搖凱氏燒瓶,加熱蒸餾至餾出液約120 mL.降低錐形瓶的位置,使冷凝管下端離開液面,再蒸餾l min,停止加熱.用少量水沖洗冷凝管下端的外部,取下錐形瓶.用0.1 mol/L鹽酸標
準滴定溶液滴定收集液至紫紅色為終點。記錄消耗o.1 mol/L鹽酸標準滴定溶液的毫升數(shù)。同時做空白試驗.
6. 3.4計算
樣品中全氮的含量按式(4)計算:
X=
式中:X 樣品中全氮的含量(以氮計),g/100 mL
V 滴定樣品消耗0.1 mol/L鹽酸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空白試驗消耗o.1 mol/L鹽酸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2-鹽酸標準滴定溶液濃度,mol/L;
0. 014-1. 00 mL鹽酸標準滴定溶液[c(HCI) =1. 000 mol/L]相當于氮的質(zhì)量,g.
6. 3.5允許差
同一樣品平行試驗的測定差不得超過0. 03 g/100 mL。
6.4氨基酸態(tài)氮
6. 4-1儀器
a)酸度計:附磁力攪拌器;
b)堿式滴定管:25 mL
c)移液管。
6.4.2試劑
a)甲醛溶液:37%~40%
b)o.05 mol/L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按GB/T 601規(guī)定的方法配制和標定.
6.4.3分析步驟
吸取5.O mL樣品,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勻后吸取20.o mL,置于200 mL燒杯中,加60 mL水,開動磁力攪拌器,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NaOH)=0.05 mol/L滴定至酸度汁指示pH=8. 2[記下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0. 05 mol/L)的毫升數(shù),可計算總酸含量.加入10.0 mL甲醛溶液,混勻.再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0. os moi/L)繼續(xù)滴定至pH=9.2.記下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0. 05 mol/L)的毫升數(shù),
同時取80 mL水,先用氫氧化鈉溶液(0. 05 mol/L)調(diào)節(jié)pH為8.2,再加入10.0mL甲醛溶液,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0. 05 mol/L)滴定至pH-9.2,同時做試劑空白試驗.
6.4 4計算
樣品中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按式(5)計算。
X= (5)
式中:X-樣品中氧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以氮計),g/100 mL:
V 滴定樣品稀釋液消耗0.05 mol/L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 空白試驗消耗0.05 mol/L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 樣品稀釋液取用量.mL
C-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濃度,mol/L,
0. 014-1. 00 mL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c(NaOH) =1. 000 mol/L]相當于氮的質(zhì)量,g.
6. 4.5允許差 .
同一樣品平行試驗的測定差不得超過0. 03 g/100 mL.
6.5衛(wèi)生指標和銨鹽
分別按GB 4789. 22和GB/T 5009. 39檢驗.
7檢驗規(guī)則
7.1交收檢驗
交收檢驗項目包括:感官特性、可溶性無鹽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態(tài)氮、銨鹽、微生物(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
7.2型式檢驗
型式檢驗項目包括:技術要求中的全部項目.
型式檢驗每半年進行一次,有下列情況之一時.亦應進行一
a)更改主要原料
b)更改關鍵工藝;
c)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要求時.
7.3組批
同一天生產(chǎn)的同一品種產(chǎn)品為一批.
7.4抽樣
從每批產(chǎn)品的不同部位隨機抽取6瓶(袋).分別做感官特性、理化、衛(wèi)生檢驗,留樣。
7.5判定規(guī)則
7. 5.1交收檢驗項目或型式檢驗項目全部符合本標準判為合格品。
7.5.2交收檢驗項目或型式檢驗項目如有一項不符合本標準,可以加倍抽樣復驗。復驗后如仍不符合本標準,判為不合格品。
8標簽
8-1標簽的標注內(nèi)容應符合GB 7718的規(guī)定。產(chǎn)品名稱應標明 釀造醬油掃,還應標明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質(zhì)量等級、用于 佐餐和/或烹調(diào) .
8.2執(zhí)行標準的標注方法: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醬油標為。GB 18186-2000高鹽稀態(tài) I低鹽固態(tài)發(fā)酵醬油標為 GB 18186-2000低鹽固態(tài)一.
9包裝
包裝材料和容器應符合相應的國家衛(wèi)生標準.
10運輸
產(chǎn)品在運輸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日曬雨淋。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不得與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運。
11貯存
11.1產(chǎn)品應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專用倉庫內(nèi).
11.2瓶裝產(chǎn)品的保質(zhì)期不應低于12個月I袋裝產(chǎn)品的保質(zhì)期不應低于6個月。
GB 18186-2000(釀造醬油 第1號修改單
本修改單業(yè)經(jīng)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疲總局于2001年7月4日以質(zhì)栓辦標函[2001]028號文批準,自發(fā)布之日起實施。
a.5.3.2條采用新條文:
5.3.2銨鹽
鉸鹽(以氮計)的含量不得超過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的30%.
b.6.2.1.3條第四行中更改文字:
移入干燥箱內(nèi) 更改為 移人干燥器內(nèi) .
c.6.5條采用新條文:
6.5衛(wèi)生指標和銨鹽
按GB 4789. 22和GB/T 5009. 39檢驗.GB/T 5009. 39銨鹽含量計算公式中的0.017改為0. 014。
GB 18186-2000 :釀造醬油 第2號修改單
本修改單經(jīng)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2年1月31日以國標委農(nóng)輕函【2002】5號文批準,自2002年1月31日起實施。
a第8章采用新條文:
8標簽
標簽的標注內(nèi)容應符合GB 7718的規(guī)定.產(chǎn)品名稱應標明 釀造醬油 還應標明產(chǎn)品類別、氨基酸態(tài)氮的含量、質(zhì)量等級、用于 佐餐和/或烹調(d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