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溶體相或多種礦物復(fù)合體礦物粒度計量顯微鏡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賦存有用金屬的礦石在地球上不均勻地分布也
就是說金屬分布不均勻,這勢必導(dǎo)致獲取該金屬是一個高成本的過
程。在自然界,礦藏的產(chǎn)地是由礦物形成過程中地質(zhì)條件所決定的
。通常情況下,某一金屬礦物大多賦存于某一特定的巖石中,如錫
石多在花崗巖中,也有的賦存于火成巖或沉積巖中。沉積巖就是在
搬運作用及水、冰或化學(xué)腐蝕作用下所形成的巖石。在風(fēng)化作用下
,花崗巖中的錫石經(jīng)過搬運和變質(zhì)作用后形成沖積礦床。
搬運和風(fēng)化等地質(zhì)作用使礦床中的金屬含量不斷上升,因此我
們今天可以從一些礦床中獲取一些有價值的金屬。之所以我們?nèi)祟?br>可以從礦床中獲取礦物,除了上述的地質(zhì)變遷對金屬的積聚作用外
,還有一個至為重要的原因是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在自然界,大多數(shù)
礦石都是由有用礦物和脈石組成的。在自然礦中金屬是以元素的形
式存在;如自然硫礦中金屬是以硫化物形式存在,氧化礦中的金屬
可以是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碳酸鹽或水化物的形式存在。復(fù)
雜礦中會存在多種有用金屬。其特點是:礦物粒度范圍寬,多為單
一固溶體相或多種礦物的復(fù)合體。如方鉛礦和閃鋅礦。一般以伴生
形式存在,CuS礦中伴生有少量閃鋅礦,F(xiàn)eS礦中也常伴生有CuS等
硫化礦物。
利用脈石性質(zhì)的差異可對礦石進行分類,如將礦石分為高鈣型
或高硅型。實際上我們在描述一種礦物時更多的是講它的有用金屬
含量有多少而不是它的脈石成分是什么。礦石中有用金屬的最低品
位決定了該礦石是否可資源化利用。一般情況下,有色金屬礦中金
屬品位有的低至1%或更低。礦石的可采性取決于礦石是否有開采
價值,而這一價值則決定于礦石中金屬含量及金屬價格。金含量達
到0.0001%的金礦就可視為可采礦;但是鐵礦的可采品位一般為4
5%,低于這一品位則視為低品位礦。
(本文由上海光學(xué)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jīng)允許禁止復(fù)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