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魚的身上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顯微鏡
魚貝類
新鮮魚的身上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常見的有幾種腸道細菌、梭
狀芽孢桿菌、腸道病毒(enteroviruses)和寄生蟲。它們中的大多
數(shù)能在運輸途中儲存于碎冰中的魚身上存活,特別是當魚被堆積得
太緊或壓靠在已經(jīng)被污染的箱板上時,微生物就更容易存活了。牡
蠣和蛤等貝類所攜帶的微生物與魚大體上相同。生牡蠣通常含有鼠
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有時還有霍亂弧菌(Vib
rio cholerae)。蛤最可能成為人類傳染病的傳染源,因為它是濾
食動物——就是通過過濾水截留微生物來獲得食物。如果蛤生長在
污染嚴重的污水、赤潮和含有大量病原菌或其他產(chǎn)生毒素的環(huán)境中
,就應該禁止捕蛤,直到有害微生物數(shù)量下降。扇貝將疾病傳染給
人類的可能性較小,因為人們只食用它的肌肉部分,而不包括其消
化道。
甲殼類動物中,蝦極易被污染。研究表明市場上超過半數(shù)的裹
面包屑油炸蝦(breaded shrimp)申每克含一百多萬個細菌(超過5,
000個大腸桿菌)。如此高的細菌含量可能是由于在冰凍前的加工過
程中微生物已經(jīng)在蝦體生長。龍蝦和蟹比蝦更容易變質,攜帶有多
種腸道病原菌。美國的墨西哥灣岸區(qū)(GulfCoast)一帶,曾因烹調
蟹的方法不當,導致了霍亂的傳播。蟹還攜帶肉毒梭狀芽孢桿菌(C
lostridium botulinum)、隱球菌(Crypto—COCCIAS)和念珠菌(Can
dida)等病原真菌。但請記住,對海產(chǎn)品或其他任何食品來說,如
果僅僅存在微生物并不意味著它們已經(jīng)腐敗或被致病菌污染。事實
上,能產(chǎn)生過氧化氫的保加利亞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bulagar
icus)可用來抑制海產(chǎn)品上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jīng)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