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冰點溫度和冰的融化點溫度都是0攝氏度,水的沸點溫度是100℃,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識。關于溫度,還有許多相關的概念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shù)值的標尺叫溫標。
溫標規(guī)定了溫度的讀數(shù)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國際單位為熱力學溫標(K)。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其他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和國際實用溫標。
從分子運動論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xiàn),含有統(tǒng)計意義。對于個別分子來說,溫度是沒有意義的。根據某個可觀察現(xiàn)象(如水銀柱的膨脹),按照幾種任意標度之一所測得的冷熱程度。分子運動愈快,即溫度愈高,物體愈熱;分子運動愈慢,即溫度愈低,物體愈冷。
1、氣溫
大氣層中氣體的溫度是氣溫,是氣象學常用名詞。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溫越高。中國以攝氏溫標(℃)表示。氣象部門所說的地面氣溫,就是指高地面約1。5m處百葉箱中的溫度。
氣象臺站用來測量近地面空氣溫度的主要儀器是裝有水銀或酒精的玻璃管溫度表。因為溫度表本身吸收太陽熱量的能力比空氣大,,曬下指示的讀數(shù)往往高于它周圍空氣的實際溫度,所以測量近地面空氣溫度時,通常都把溫度表放在離地約1。5m處四面通風的百葉箱里。
2、人體溫度
人體內部的溫度稱體溫。保持恒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體溫是物質代謝轉化為熱能的產物。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shù)人的數(shù)值,并非為個體的絕對數(shù)值。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范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恒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正常值:口腔舌下溫度為37℃(范圍36。3-37。2℃),直腸溫度37。5℃(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為36。0℃(范圍35。8℃-36。3℃)。
在健康狀態(tài)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fā)熱,37。3_38℃是低熱,38。1_41℃是高熱。 [1]
3、地下水溫度
夏天,剛取出來清涼的地下水是消暑納涼的良方,但是地下水并不都是那么涼的。從宏觀來說,地下水越深水溫就越高。從地面往下每深100米,溫度大約增加3攝氏度左右。地表以下5~10米的地層溫度就不隨室外大氣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常年維持在15~17℃。到了一定深度,再往下每深100米溫度大約增加2攝氏度或者1攝氏度多。
地下水(ground water),是指賦存于地面以下巖石空隙中的水,狹義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飽和含水層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水量穩(wěn)定,水質好,是農業(yè)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條件下,地下水的變化也會引起沼澤化、鹽漬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現(xiàn)象。
攝氏溫度是一種使用廣泛的溫度。攝氏溫度曾是攝氏溫標所定義的溫度,現(xiàn)在攝氏溫標已廢棄不用,攝氏溫度有了新的定義。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0攝氏度和100攝氏度中間分為100個等分,每個等分代表1攝氏度。
溫度的單位有了新的、更加精確和科學的定義以后,考慮到人們長期以來的使用習慣,仍然保留攝氏溫度這一名詞,但它有了新的意義。某一熱狀態(tài)的攝氏溫度,就是用它與一特定的熱狀態(tài)(比水三相點溫度低 0.01K的熱狀態(tài),即零攝氏度)之間的溫度差所表示的溫度。這個溫度差要用開爾文溫度來表示。即攝氏溫度就是按下式定義的溫度:t=T-273.15,式中t就是攝氏溫度的符號,它的單位稱為攝氏度,常用符式℃表示。式中T是開爾文溫度。因此,攝氏溫度是從開爾文溫度導出的,是以零攝氏度作為計算起點的溫度。攝氏溫度和開爾文溫度相差一個常數(shù)273.15K,彼此可以互相換算。
熱力學溫度,又稱開爾文溫標、絕對溫標,簡稱開氏溫標,是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單位為開爾文,簡稱開,(符號為K),其描述的是客觀世界真實的溫度,同時也是制定國際協(xié)議溫標的基礎,是一種標定、量化溫度的方法。
熱力學溫度又被稱為絕對溫度,是熱力學和統(tǒng)計物理中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一般所說的絕對零度指的便是0K,對應零下273.15攝氏度。表達式為:T=t+273
T是熱力學溫標 t是攝氏溫標。
華氏度(°F)是溫度的一種度量單位,以其發(fā)明者德國人華倫海特(Gabriel D. Fahrenheit,1686—1736)命名的 [1] 。1714年他發(fā)現(xiàn)液體金屬水銀比酒精更適宜制造溫度計,以水銀為測溫介質,發(fā)明了玻璃水銀溫度計,選取氯化銨和冰水的混合物的冰點溫度為溫度計的零度,人體溫度為溫度計的100度。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有180等分,每等分為華氏1度,記作“1℉”。
“華氏溫標”是經驗溫標之一。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中,多采用這種溫標,用字母“℉”表示。
攝氏溫標(C)和華氏溫標(F)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F=C×1.8+32
C=(F-32)÷1.8
例如:
0℃=(0×1.8+32)℉=32℉
溫度的測量
溫度的測量是通過使用測溫儀器對物體或環(huán)境的溫度進行檢測記錄。在進行溫度測量時,總是選擇一種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溫度變化的物理量作為溫度的標志,根據所依據的物理定律...[查看全部]
: 攝氏溫度和華氏、開氏溫度_溫度表示符號及單位換算臨界溫度是什么_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_二氧化碳臨界溫度地面溫度和氣溫、體表溫度區(qū)別_地表溫度的測量正火溫度的范圍_正火溫度的計算和控制退火溫度對金屬加工影響_退火溫度Tm值計算 露點溫度介紹
冬天時,由于室外溫度較低,我們會看到一種常見現(xiàn)象,室內較濕熱的空氣會在窗玻璃上結露,使窗玻璃模糊一片。假如我們再仔細觀測并研究下去,如果在室內開啟除濕器,把室內的濕氣逐步去除,那么盡管室外還是同樣的溫度,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窗玻璃上的露水會慢慢消去,窗玻璃重又露出透明光潔的本質。假如這時室外溫度下降了,那么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時,盡管除濕器已使室內空氣十分干燥,但在窗玻璃上仍會出現(xiàn)模糊的露層。
這一現(xiàn)象說明,玻璃上的結露溫度與玻璃所在的環(huán)境氣氛的含水量有關,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關系是一一對應關系,即每一個結露溫度(我們稱之為露點溫度)對應環(huán)境氣氛的一個含水量值。露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使氣體中水蒸汽含量達到飽和狀態(tài)的溫度,是表示氣體絕對濕度的方式之一;由此可見,露點溫度是度量氣體水份含量的一種單位制。露點分析儀就是基于這種單位制而測量氣體中絕對水份含量的儀器。
露點溫度又叫霜點溫度,是指空氣在水汽含量和氣壓都不改變的條件下,冷卻到飽和時的溫度。通俗的說的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變?yōu)槁吨闀r候的溫度。
露點溫度本是個溫度值,可為什么用它來表示濕度呢?這是因為,當空氣中水汽已達到飽和時,氣溫與露點溫度相同;當水汽未達到飽和時,氣溫一定高于露點溫度。所以露點與氣溫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氣中的水汽距離飽和的程度。氣溫降到露點以下是水汽凝結的必要條件。
在100%的相對濕度時,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就是露點溫度。露點溫度越小于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結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意味著空氣越干燥,露點不受溫度影響,但受壓力影響。
在一定的氣壓和一定的溫度的條件下、單位體積的空氣中能夠含有的水蒸氣是有極限的,若該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氣超過這個限度, 則水蒸氣會凝結而產生降水,而該體積空氣中實際含有水蒸氣的數(shù)值,用絕對濕度來表示。水蒸氣含量越多,則空氣的絕對濕度越高。
空氣的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實
... 查看全文: 攝氏溫度和華氏、開氏溫度_溫度表示符號及單位換算地面溫度和氣溫、體表溫度區(qū)別_地表溫度的測量正火溫度的范圍_正火溫度的計算和控制退火溫度對金屬加工影響_退火溫度Tm值計算溫度的測量方法儀器有哪些_溫度記錄_溫度檢測 臨界溫度是什么
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最高溫度叫臨界溫度。當然,臨界溫度也可可以說是液體能維持液相的最高溫度,或物質處于臨界狀態(tài)時的溫度。每種物質都有一個特定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以上,無論怎樣增大壓強,氣態(tài)物質都不會液化,這個溫度就是臨界溫度。另外有生態(tài)學也有對于臨界溫度的釋義。
在臨界溫度時,使氣體液化所必須的最低壓力叫臨界壓力。就是在臨界溫度時使氣體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壓力。也就是液體在臨界溫度時的飽和蒸氣壓。在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下,物質的摩爾體積稱為臨界摩爾體積。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下的狀態(tài)稱為臨界狀態(tài)。
各種物質的臨界壓力(壓強)不同,如氧是4.87兆帕(49.7公斤力/厘米2),氨是11兆帕(112.2公斤力/厘米2),氯是7.46兆帕(76.1公斤力/厘米2)等。
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為31.2℃左右,臨界壓力是7.38MPa。就是說,溫度高于31.2℃,壓力再大也不會液化;溫度低于31.2℃,液化壓力隨溫度降低而降低。
由于溫度沒有指出,所以給出幾個點的數(shù)據
27℃,6.7MPa
20℃,5.7MPa
10℃,4.5MPa
二氧化碳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不可燃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略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是碳酸的酸酐。二氧化碳是空氣中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見的溫室氣體,一種氣態(tài)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二氧化碳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二氧化碳產品主要是從合成氨制氫氣過程氣、發(fā)酵氣、石灰窯氣、酸中和氣、乙烯氧化副反應氣和煙道氣等氣體中提取和回收,商用產品的純度不低于99%(體積)。
在生態(tài)學中指生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等)所需的環(huán)境溫度的上限或下限。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溫度中進行的。一般說來,植物生長發(fā)育所要求的溫度條件在0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