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洛氏硬度計
是以壓痕塑性變形深度來確定硬度值指標(biāo)。以0.002毫米作為一個硬度單位。當(dāng)HB 450或者試樣過小時,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試驗而改用洛氏硬度計量。它是用一個頂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1.59、3.18mm的鋼球,在一定載荷下壓入被測材料表面,由壓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據(jù)試驗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種不同的標(biāo)度來表示:
HRA:是采用6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極高的材料(如硬質(zhì)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載荷和直徑1.58mm淬硬的鋼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較低的材料(如退火鋼、鑄鐵等)。
HRC:是采用15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鋼等)。
(2)布氏硬度計
布氏硬度(HB)一般用于材料較軟的時候,如有色金屬、熱處理之前或退火后的鋼鐵。洛氏硬度(HRC)一般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如熱處理后的硬度等等。
布氏硬度(HB)是以一定大小的試驗載荷,將一定直徑的淬硬鋼球或硬質(zhì)合金球壓入被測金屬表面,保持規(guī)定時間,然后卸荷,測量被測表面壓痕直徑。布氏硬度值是載荷除以壓痕球形表面積所得的商。一般為:以一定的載荷將一定大小的淬硬鋼球壓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時間,去載后,負(fù)荷與其壓痕面積之比值,即為布氏硬度值(HB),單位為公斤力/mm2 (N/mm2)。測試載荷與測試鋼球的直徑需根據(jù)材料的實際性能再確定。
(3)維氏硬度計
維氏硬度試驗方法是英國史密斯(R.L.Smith)和塞德蘭德(C.E.Sandland)于1925年提出的。英國的維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公司試制了第一臺以此方法進(jìn)行試驗的硬度計。和布氏、洛氏硬度試驗相比,維氏硬度試驗測量范圍較寬,從較軟材料到超硬材料,幾乎涵蓋各種材料。
維氏硬度的測定原理基本上和布氏硬度相同,也是根據(jù)壓痕單位面積上的載荷來計算硬度值。所不同的是維氏硬度試驗的壓頭是金剛石的正四棱錐體。試驗時,在一定載荷的作用下,試樣表面上壓出一個四方錐形的壓痕,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借以計算壓痕的表面積,載荷除以表面積的數(shù)值就是試樣的硬度值,用符號HV表示。
(4)里氏硬度計
里氏硬度是以HL表示,里氏硬度測試技術(shù)是由瑞士狄爾馬,里伯博士發(fā)明的,它是用一定質(zhì)量的裝有碳化鎢球頭的沖擊體,在一定力的作用下沖擊試件表面,然后反彈。由于材料硬度不同,撞擊后的反彈速度也不同。在沖擊裝置上安裝有永磁材料,當(dāng)沖擊體上下運動時,其外圍線圈便感應(yīng)出與速度成正比的電磁信號,再通過電子線路轉(zhuǎn)換成里氏硬度值。
(5)肖氏硬度計
簡稱HS。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種標(biāo)準(zhǔn)。由英國人肖爾(Albert F.Shore)首先提出。
應(yīng)用彈性回跳法將撞銷從一定高度落到所試材料的表面上而發(fā)生回跳。撞銷是一只具有尖端的小錐,尖端上常鑲有金剛鉆。測試數(shù)值為1000x撞銷返回速度/撞銷初始速度(即為碰撞前后的速度比乘以1000)
(6)巴氏硬度計
巴柯爾(Barcol)硬度(簡稱巴氏硬度), 最早由美國 Barber-Colman公司提出,是近代國際上廣泛采用的一種硬度門類, 一定形狀的硬鋼壓針,在標(biāo)準(zhǔn)彈簧試驗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用壓針的壓入深度確定材料硬度,定義每壓入0.0076mm為一個巴氏硬度單位。巴氏硬度單位表示為HBa。
(7)努氏硬度計
努氏硬度是作為絕對數(shù)值而測得的硬度,主要在加工方面使用該數(shù)值。一般來說,金剛石的努氏硬度為7000~8000千克/平方毫米
(8)韋氏硬度計
一定形狀的硬鋼壓針,在標(biāo)準(zhǔn)彈簧試驗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用壓針的壓入深度確定材料硬度,定義0.01mm的壓入深度為一個韋氏硬度單位。韋氏硬度單位表示為HW。
硬度檢測種類
1. HRA:(洛氏A)用于量測熱處理硬質(zhì)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及其它軟硬材質(zhì)的硬度測試。
2. HK:(Knoop 努氏)用于量測較軟材質(zhì)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3. HRC:(Rockwell C洛氏)用于量測熱處理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4. HRB:(Rockwell B洛氏)用于量測較軟材質(zhì)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5. HR30T:(Rockwell 30T洛氏) 用于量測較軟材質(zhì)的鋼及非鐵材料之硬度。
6. HB5:(Brinell 布氏5)用于量測鋁、軟質(zhì)鋁合金、鑄鐵、銅、黃銅等。
7. HB30:(Brinell 布氏30)用于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8. HV:(Vickers維氏)適用于量測各類材料。
9. R:(Tensile module拉伸模數(shù) N/mm2)用于熱處理鋼、退火深冷處理鋼材、沖拉材料鋼、深沖鋼帶料等。
10. HR15N:(Rockwell 洛氏HR15N)用于量測熱處理硬質(zhì)鋼材、氮化物、滲碳冶煉物、軸承鋼、工具鋼等。
在購買了一臺維氏硬度計在進(jìn)行測試時,由于一臺維氏硬度計一般都配有多檔試驗力,常規(guī)的如6-8檔,除了圖紙上指定了試驗力如HV1,這個給出了確定的試驗力1Kg,但大多數(shù)沒確定試驗力要求的,具體選擇哪一檔試驗力就是個問題了,實際上這里這個問題可以轉(zhuǎn)化成在一檔試驗力下,所能檢測的材料的最薄厚度,材料的厚度低于這個最薄厚度時,在用壓頭對材料進(jìn)行打壓時,試驗力沒有的作用的被測材料上,而是有一部分作用在了支撐材料的工作臺上,造成測試的硬度值不是材料的真實硬度值;目前近期的國家標(biāo)準(zhǔn)要求的材料的最薄厚度要是測試出的壓痕對角線的1.5倍,而以前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的是測試深度的10倍,由于維氏硬度測試時使用的是136度正四棱錐金剛石壓頭,測試時壓入試樣的深度是壓痕對角線的1/7,那按10倍的深度算,即10/7×D=1.43D,與新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的1.5倍,新的標(biāo)準(zhǔn)對材料的最薄厚度有相對高的要求;那么在一檔試驗力下材料的最薄厚度如何確定呢?其實要與材料本身的硬度有關(guān)的,如在1Kg試驗力下,材料硬度是500HV,按維氏硬度計算公式HV=0.1891×F/D2(其中試驗力F的單位是N,壓痕對角線D的單位是mm),把500HV和試驗力1公斤=1×9.80665N,帶入計算公式500=0.1891×1×9.80665/D2,可以計算得到D=0.061mm,按新的國家標(biāo)準(zhǔn)要求的最薄厚度是壓痕對角線的1.5倍算,即最薄厚度為0.061×1.5=0.0915mm,即在0.0915mm以上厚度時,該材料能夠承受1Kg試驗力,如果材料厚度小于0.0915mm時,就應(yīng)該選擇更小的試驗力進(jìn)行測試了。
若所測材料能夠承受一臺硬度計的所有試驗力,那么從提高測量測精度考慮,應(yīng)選擇較大試驗力進(jìn)行測試,因為試驗力大,所測試得到的壓痕也大即壓痕對角線比較長。在機器的操作過程中,由人眼或現(xiàn)場的其他隨機因素對壓痕長度測量時引入的誤差在一定的范圍,當(dāng)測試長度比較大時,這些誤差占的比較相對就小,即由計算公式看壓痕對角線D的準(zhǔn)確度高,與此同時,國標(biāo)上要求的試驗力誤差是正負(fù)1%,試驗力大也就意味著1%區(qū)間的范圍的會擴大,硬度計生產(chǎn)廠家在試驗力較大時能夠更好的控制力值的準(zhǔn)確度,因此這些因素會造成機器的整體測量精度比較高,總后在選擇試驗力時就是一句話,在材料所能承受的試驗力中選擇大的試驗力進(jìn)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