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學中最先認識的光的傳播開始,歷經(jīng)折射與放大、光學顯微鏡的開發(fā)與完善、光的波動研究、電子顯微鏡的誕生及電子顯微術的發(fā)展,直到可觀察原子又可移動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問世,同時穿插著物理大師的各種故事,體現(xiàn)了人類對不可知的微觀世界的不懈探索精神。
納米世界前景誘人,但如果不能夠看到這些納米尺寸的物質,則一切設想都是空談,納米應用也將成為紙上談兵。
納米中的納字,譯于英文的nano,而nano又是由希臘文的nanos演變而來。nanos本意為矮小或矮小的。簡單說來,納米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長度單位,就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千米和厘米一樣。但是納米所標記的長度之微小,的確是一般人以前所不太熟悉的。1納米相當于1米的10億分之一(10-9米)。
形象地說,1納米大約相當于一粒細沙長度的100萬分之一,或可說為人的一根頭發(fā)的10萬分之一。香煙霧氣中的一粒微塵大小約為1000納米。而在1納米的長度上擠擠挨挨也只能排列不到10個原子。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到一個蘋果那么大,那么用同樣的放大倍數(shù)可將這個蘋果放大到整個地球那么大。這么小的尺寸當然無法用肉眼辨認,甚至用最好的光學顯微鏡也力有未逮。
關鍵字:納米 顯微鏡
上海光學儀器廠 整理 http://www.sgaaa.com
本文由http://www.xianweijing.org顯微鏡百科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 顯微鏡價格網(wǎng)審核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