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于水生微生物學研究的顯微鏡-不同物鏡的特點
顯微鏡是微生物研究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之一顯微攝影是利用顯微鏡的光學
系統(tǒng)所觀察到的影像拍攝在底片上,作為工作記錄。
水生微生物學的研究,除經(jīng)常使用的普通光學顯微鏡外,還需要應用熒光
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等。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tǒng)是顯微鏡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鏡、目鏡
和聚光器。
接物鏡
簡稱物鏡,是顯微鏡最貴重的光學部分。顯微鏡分辨力的高低,取決于物
鏡性能。有些物鏡也可用來矯正各種相差和色差。根據(jù)性能不同,物鏡主要分
為以下幾種:
(1 )消色差物鏡:是最常用的一種。主要是可以矯正光譜中的C 線(紅
光“6 56.3 納米)與F 線(青光486.2 納米)
的色差,但還不能完全矯正其他光的色差。這種物鏡經(jīng)常與惠更斯目鏡配
合使用。
(2 )復消色差物鏡 除C 線F 線外,這種物鏡還能矯
正D 線(黃光539.3 納米)造成的相差。鏡頭上以“Apo ”為標志。通常
與補償目鏡(也稱校正目鏡)配合使用。
(3 )熒光物鏡:也稱半復消色差物鏡,在物鏡上標有"F1 “字樣。
(4 )平面消色差物鏡:它的特點是能消除由消色差物鏡再產(chǎn)生的球面相
差。在鏡頭上有“Plan" 為標志。通常與廣視野目鏡(簡寫為”WF" )配合使
用。
所有物鏡均裝在轉(zhuǎn)換器的四個圓孔上,圓孔和螺紋的規(guī)格國際通用。
(5 )物鏡的性能:物鏡的性能可從物鏡上標志著的數(shù)值孔徑(簡寫為N.A.)
來表示N.A.是指從觀察標本和物鏡之間的媒介的折射率(n )與最大入射角
(鏡口角)的半數(shù)的正弦之乘積,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jīng)允許禁止復制,轉(zhuǎn)載須注明網(wǎng)址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