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顯微鏡和普通光鏡有何區(qū)別-礦物構造分析
顯微分析手一般程序是分別研究切自同一手標本的幾塊定向
薄片。由于我們關心的是面和線之間的幾何關系,而這些面和
線一般是與薄片面斜交的, 為了進行全分析,必須使用裝備
有旋轉臺的巖石顯微鏡。
顯微分析最費時間的工作是確定各個礦物的優(yōu)選方位狀態(tài),
這只有使用旋轉臺并在幾塊不同方位的薄片上分別進行大量
測量才能圓滿完成。
因此,除非是對于某些經過審慎研究而確定的、看來能指導資
源合理勘探的問題,否則應省去優(yōu)選方位分析這一環(huán)。但是,
在一些精選的野外密切伴玫的標本上,對幾種礦物的方位形式
作全分析,盡管要用幾周時間才能完成,然而這卻有可能使
僅根據小型組構要素得出的關于組構對稱的認識得到深化和修
正,此外,它也可能闡明重結晶作用與各個不同變形期之間的
時間關系。但是,這種全分析,在缺少充足實驗資料時,仍然
沒有告訴我們什么優(yōu)選方位狀態(tài)本身演化方式的知識。
下面將要介紹在程序并沒有涉及到顯微分析的每個方面,
它包括了通常要用到的大多數測量方法,是能為解決特殊問題
而提出改進方法的一個基礎;而且還考慮到,如果我們站在一
臺旋轉臺面前,但這臺儀器是不能利用的,在這種情況下,
這種程序使我們可以而且當對顯微組構作出部分的然而卻是有
價值的分析,桑德的構造分析原理大都是根據早期野外研究和
顯微鏡研究提出的,旋轉臺在其中并沒有發(fā)揮重要作用。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