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月2日韓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fā)表了備受矚目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因多方學者報告無法重復實驗,事情幾近逆轉,韓春雨本人受到了巨大的質疑,甚至干擾。在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的要求下,韓于8月8日提交了詳細protocol。
韓春雨每天都會收到很多騷擾電話和短信,但是他對自己的基因編輯技術充滿信心。
三個月前,來自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發(fā)表了關于通過NgAgo酶對哺乳動物進行基因編輯的論文。在轟動學術界后,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表示,無法重復出該結果。于是質疑聲四起。
在這樣的日子里,韓春雨每天都會收到很多騷擾電話和短信,嘲笑他,甚至對他講“你的事業(yè)完蛋了?!辈贿^,韓春雨始終相信自己的工作沒有問題。他對《Nature》表示,應線上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的要求,他已經(jīng)在8月8日提交了一份詳細協(xié)議,希望借此可以幫助其他人重復他的工作??窃撐牡钠诳禢ature Biotechnology》也正在調查此事。
nls-NgAgo-GK完整序列圖, Addgene
這項研究的風險很高。在過去幾年中,CRISPR–Cas9系統(tǒng)已經(jīng)帶來了生物學的變革。同時也使很多科學家如饑似渴地探索著基因編輯的新工具和新方法,NgAgo就是其中之一。哈佛醫(yī)學院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說:“我們很多人都支持并希望這項技術切實有效。”
CRISPR–Cas9通過小型基因序列引導酶,從而對DNA精準定位切割。受此啟發(fā),韓春雨開始尋找其他可引導的蛋白 “剪刀”,并發(fā)現(xiàn)蛋白質家族Argonaute (或Ago) 符合要求。先前已有人指出這些蛋白質具有潛在的基因編輯功能。
在原論文中,韓春雨團隊報告使用了多種基因序列引導NgAgo蛋白,對人體細胞中8個不同基因進行編輯,并在染色體上一些特定位置插入基因。(F. Gao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34, 768–773; 2016)
據(jù)韓春雨介紹,最為關鍵的是, NgAgo只特異性地切除靶向基因,而CRISPR–Cas9有時則會編輯錯誤的基因。對于CRISPR–Cas9,在編輯點附近需要有特定的基因序列存在來幫助激活編輯活動,而NgAgo則不需要這個條件,其潛在應用范圍也更廣。
起初,國內對韓春雨的工作可謂好評如潮,中央電視臺亦拜訪其實驗室。用他自己的話說,那簡直要把人淹沒。韓春雨其實是個慣于隱遁的人,他喜歡收藏茶葉,還會彈奏古琴。不過他不喜歡旅行,也沒有離開過中國。今年三月去拜訪杭州合作者的旅程,居然是42歲的韓春雨首次坐飛機。在其論文發(fā)表前,“我完全是不為人知的”,韓春雨對《Nature》講道。
方是民 (方舟子)
對韓春雨研究的質疑起于7月初,前生物化學學者方是民 (方舟子) 表示聽到多名學者重復實驗失敗,稱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是無法復現(xiàn),可見知社學術圈往期發(fā)文。質疑與批評的聲音由此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中國網(wǎng)絡上。
7月27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遺傳學家Gaetan Burgio在博客上披露了他嘗試重復實驗并最終失敗的具體細節(jié),爭議升級至國際層面。通常,他的發(fā)文閱讀量不過幾十,而這篇博文的點擊量飆升至5000以上?! ?p>
Gaetan Burgio,嘗試實驗失敗
同一天,來自西班牙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的遺傳學家Lluís Montoliu向其國際轉基因技術協(xié)會 (ISTT) 的同僚群發(fā)郵件,建議“放棄NgAgo相關項目”,“避免浪費時間、金錢、動物和人力”。郵件被曝光,并被方舟子引用。
Lluís Montoliu,建議“放棄NgAgo基因編輯項目”
由英國愛丁堡再生醫(yī)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家Pooran Dewari發(fā)起的在線調查顯示,目前只有9位學者表示NgAgo確實有效,97位學者報告無法重復。
兩名最初在線上聊天群組中報告NgAgo有效的研究人員現(xiàn)已改口稱是他們自己弄錯了。印度新德里CSIR基因組與綜合生物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Debojyoti Chakraborty一度表示他重復出了韓春雨論文的一部分,即通過NgAgo敲落被引入細胞的熒光蛋白基因。熒光確實減弱了,所以Chakraborty以為是NgAgo發(fā)揮作用去除了基因。但經(jīng)過DNA測序,他并沒有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基因編輯的證據(jù)?,F(xiàn)在,他表示熒光減弱應該是其他原因所致。
來自海德堡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遺傳學博士生Jan Winter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他說:“我會在未來幾周重復這一實驗,不過目前來看,我認為不會成功?!?p> 韓春雨表示,他只能在由自己實驗室培養(yǎng)出的細胞上實驗成功,用買來的細胞則會失敗。后來他發(fā)現(xiàn),購買的細胞被支原體細菌污染,并推測其他人可能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還補充,有些研究生可能實驗進展太快,而忽視了對試劑的保護。Winter對此表示反對:“我不認為這是科學家們實驗失敗的問題所在?!?p> 一位與韓春雨團隊無工作關系的中國學者對《Nature》介紹了其進展,不過他不想透露身份,以避免被卷入公眾爭議。他已經(jīng)用NgAgo測試了幾種細胞,發(fā)現(xiàn)能夠在預期位置成功引導基因突變,這一發(fā)現(xiàn)已通過基因測序得到證實。不過他還補充,這一過程比使用CRISPR–Cas9的效率要低,需要微調來提高效率?!暗傊椒ㄓ行??!?p> 另兩位匿名中國學者也表示,他們的結果已經(jīng)初步表明NgAgo奏效,不過還需要測序來進一步確認。
Burgio講道:“可能它會有效。不過即便如此,它也太具挑戰(zhàn),不值得去嘗試。它不會超越CRISPR,基本上不會?!?p>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微生物學家John Van der Oost則表示,NgAgo的失敗“可能會令人失望,不過這也將給我們留下其他工作,去探索其他Argonaute系統(tǒng)是否能夠成功”。他曾于2014年參與了Argonaute蛋白質分析工作,為后來的基因編輯應用奠定了基礎。
本周,《Nature Biotechnology》向《Nature》新聞組發(fā)布聲明,表示“一些學者”已經(jīng)聯(lián)系期刊,報告無法重復出實驗結果,目前“期刊正根據(jù)既定程序調查此事”。他們的新聞發(fā)言人拒絕透露該調查的實際情況以及持續(xù)時間。
河北科技大學表示也要求韓春雨重復實驗,并在一個月內采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第三方參與證實。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