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氣形成的機理-礦物化合物研究顯微鏡
凝析氣形成的機理,也可以簡單地用兩相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來
解釋。在上述反轉區(qū)的溫度范圍內,壓力增加氣體的密度可以增加
、氣體分子間距變小、分子問的引力大大增加,而液體幾乎不被壓
縮、液體分子間的引力基本上不變,這樣在氣體分子引力的作用下
就把液體分子容納(Accommodation)到氣體中,也可以簡單地理解
為液態(tài)烴溶解到氣態(tài)烴中,這就是逆蒸發(fā)現(xiàn)象;其反過程是當壓力
降低原來容納在氣體中的液體,由于氣體密度降低分子問的引力減
小,使液體分子從氣相中凝結出來成為凝析油,這就是逆凝結現(xiàn)象
。
認識形成凝析氣(藏)所要求的高溫、高壓條件,也就可以預測
它在地下的分布范圍。顯然,它是深層(大于3500m)勘探最重要、
最有經濟價值的氣藏類型。認識凝析氣(藏)的形成機制,從理論上
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么凝析氣是油氣高成熟和過成熟演化階段的產
物,這就是因為該階段有大量烴氣被降解或裂解出來,在高溫、高
壓條件下有利于液態(tài)烴逆蒸發(fā)溶于氣態(tài)烴之中形成凝析氣。這也就
是為什么富含Ⅲ型干酪根產氣多而生油少的烴源巖或煤系地層,常
產有凝析氣藏或帶凝析油環(huán)氣藏的原因。同時也可以指導人們對凝
析氣藏進行科學的開采,即要保持氣藏的高壓力,盡可能地減少凝
析油(液態(tài)烴)和CI。以上高分子化合物(固態(tài)烴)在氣層中或在開采
過程中凝結出來。這一方面使凝析油吸附于地層中,或在氣層中造
成雙相流動而難以采出損耗了寶貴的凝析油資源;另一方面由于固
態(tài)烴堵塞孔喉,可使整個氣藏的天然氣產量大幅下降。目前我國
最大的牙哈凝析氣田就是采用了高壓(大于500bar)循環(huán)注氣的方法
和技術措施,取得了高產、穩(wěn)產的良好效果。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