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非洲豬瘟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的對比
一、簡介
非洲豬瘟(African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家豬和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1。臨床癥狀與豬瘟極其相似,以高熱、皮膚發(fā)紺、內(nèi)臟器官嚴重出血、呼吸障礙和神經(jīng)癥狀為主要特征。本病傳播快、致死率高,對養(yǎng)豬業(yè)危害巨大,是我國一類動物疫病和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規(guī)定的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2。本病是以節(jié)肢動物作為傳播媒介的DNA病毒。ASF已在非洲、歐洲和美洲等幾十個國家暴發(fā), 三全水餃事件 則將非洲豬瘟直接推向大眾的面前。目前,本病尚無有效的預(yù)防疫苗和治療藥物,防止疫情擴大的有效措施就是撲殺。因此事先建立簡便、快速、準確的ASFV檢測方法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就ASFV實驗室檢測的不同方法,進行對比分析。
二、檢測方法2.1 血清學檢測方法2.1.1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ELISA利用抗原抗體進行免疫反應(yīng)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應(yīng)用于血清抗體的檢測,適用于大批量樣品的檢測。ASFV含有約150種蛋白,目前國內(nèi)外常用作檢測抗原的蛋白有VP73、VP72、P54、P32、P30等3。
優(yōu)點:快速、方便。
缺點:(1)一般情況下,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內(nèi), 7天后才能誘導(dǎo)產(chǎn)生較高的Ig G抗體,而7天的時候,足以出現(xiàn)早期臨床癥狀,并已經(jīng)傳染給其他家豬,因此該檢測方法往往具有難以解決的滯后性。(2)針對不同蛋白會出現(xiàn)個別差異,增加排查的難度3。
2.1.2膠體金免疫層析(GICA)試紙條
運用雙抗體夾心法原理純化后的抗ASFV單克隆抗體制備金標抗體, 應(yīng)用于檢測ASFV的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也稱為檢測卡。
優(yōu)點:使用方便;
缺點:(1)靈敏度低;(2)一般情況下, 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內(nèi), 7天后才能誘導(dǎo)產(chǎn)生較高的Ig G抗體,而7天的時候,足以出現(xiàn)早期臨床癥狀,并已經(jīng)傳染給其他家豬,因此該檢測方法往往具有難以解決的滯后性3。
2.1.3熒光抗體試驗(FAT)
熒光抗體試驗(FAT)可用于檢測野外可疑豬或?qū)嶒炇医臃N豬的脾、淋巴結(jié)等組織壓片和冰凍切片中的ASFV抗原。
優(yōu)點: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佳;
缺點:需要專業(yè)試驗人員,同時需要熒光顯微鏡及高質(zhì)量的熒光標記抗體。因此僅作為ASFV的輔助檢測方法4。
2.1.4免疫組化法
該方法用來檢測急性感染ASFV豬的扁桃體組織病理學變化,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感染ASFV豬有出血、單核細胞增多現(xiàn)象。免疫組化法對于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病例,確診有一定難度,因此,該方法僅作為ASFV的輔助檢測方法。
優(yōu)點:特異性較佳;
缺點:對于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病例,確診有一定難度4。
2.2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2.2.1 PCR
體外擴增基因的一種方法,是目前ASFV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方法。研究表明,非洲豬瘟感染8小時, 便可從血液中檢測到其核酸物質(zhì),因此針對非洲豬瘟病毒保守區(qū)域設(shè)計引物,對采集的血液或組織病料等相關(guān)物質(zhì)進行DNA提取,進行PCR反應(yīng),可對其進行快速準確診斷。是目前ASFV最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方法。眾多國內(nèi)外研究5-9均建立了ASFV的PCR檢測方法,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可以檢測出極低含量的ASFV,為ASFV早期感染的快速診斷提供了有效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優(yōu)點:簡單快速、靈敏度高和特異性強。
2.2.2 熒光定量PCR
通俗講是PCR的升級版。實時熒光定量PCR比常規(guī)PC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同時快速檢測大批量樣品,其更加敏感、準確。舉例,McKillen等10(2010)根據(jù)9GL基因建立了MGB探針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最低可以檢測到20拷貝標準DNA。
優(yōu)點:敏感性和特異性高。
2.2.3 探針雜交技術(shù)
能有效排除PCR檢測過程中的非特異性結(jié)果, 省去了瓊脂糖凝膠電泳步驟,操作簡便、檢測迅速,在酶標板中可批量反應(yīng),為ASFV核酸檢測方法開辟了新的途徑,
該方法的建立難度較高、操作較繁瑣, 對實驗人員技術(shù)水平要求較高。
三、小結(jié)目前,ASFV的檢測技術(shù)主要有針對病毒DNA的核酸檢測技術(shù)和基于病毒抗原、抗體反應(yīng)的免疫學技術(shù)兩大類。OIE推薦檢測ASFV的方法主要有PCR、實時熒光定量PCR、ELISA等。用免疫學方法檢測抗體可以了解ASFV感染、發(fā)生、發(fā)展的進程,但抗體只有在病毒感染至一定時期后才會出現(xiàn),故ELISA等抗體檢測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PCR、實時熒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在豬感染ASFV的早期即可檢測到病毒核酸,在ASFV的早期檢測中具有重要作用??傊?,ASFV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多種多樣,但若要求檢測結(jié)果準確、快速、敏感,我們推薦PCR、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方法,這不僅對感染ASFV的動物治療非常重要,而且對未感染的動物及時采取有效的預(yù)防措施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ASFV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必將不斷完善,進一步為我國開展ASF的監(jiān)測與綜合防控提供技術(shù)支持。
【參考文獻】
1. 常華, 花群義, 段綱, 項勛, 曾昭文. 非洲豬瘟的研究進展.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07; 34 (1):116-118.
2. 王君瑋, 張玲, 王志亮, 王華, 包靜月. 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危害風險分析. 中國動物檢疫 2009; 26 (3):63-66.
3. 常華, 花群義, 段綱. 非洲豬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微生物學通報 2007; 34 (3):572-575.
4. 莊金秋, 梅建國, 謝金文, 李峰, 沈志強. 非洲豬瘟病毒實驗室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飼料與畜牧 2017; (22).
5. Ag ero M, Fern ndez J, Romero L, S nchez MC, Arias M, S nchezvizca no JM. Highly Sensitive PCR Assay for Routine Diagnosi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Clinical Samples.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03; 41 (9):4431.
6. 曾少靈, 花群義, 張彩虹, 曹琛福, 秦智鋒, 阮周曦, et al. 非洲豬瘟病毒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09; 30 (10):6-10.
7. Ag ero M, Fern ndez J, Romero LJ, Zamora MJ, S nchez C, Bel k S,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gel-based multiplex RT-PCR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Classical swine fever in clinical samples. Veterinary Research 2004; 35 (5):551-563.
8. 非洲豬瘟病毒和古典豬瘟病毒雙重PCR及雙重熒光PCR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yīng)用. 揚州大學; 2010.
9. Basto AP, Portugal RS, Nix RJ, Cartaxeiro C, Boinas F, Dixon L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sted PCR and its internal control for the detec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in Ornithodoros erraticus. Archives of Virology 2006; 151 (4):819-826.
10. Mckillen J, Mcmenamy M, Hjertner B, Mcneilly F, Uttenthal , Gallardo C, et al.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using real-time PCR with a 5 conjugated minor groove binder probe.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0; 168 (1):141-146.
(來源:無錫百泰克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關(guān)注本網(wǎng)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y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