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是一個物理學名詞,是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當外力撤消后能恢復原來大小和形狀的性質。在固體力學中彈性是指:當應力被移除后,材料恢復到變形前的狀態(tài)。線性彈性材料的形變與外加的載荷成正比,此關系可以用線性彈性方程,例如胡克定律,表示出來。具有彈性的物體被施加外力后,具有與外力相反的反作用力,我們通常叫做彈力。
物體所受的外力在一定的限度以內,外力撤消后物體能夠恢復原來的大小和形狀;在限度以外,外力撤銷后不能恢復原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見彈性體的拉伸壓縮形變)。同一物體的彈性限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在排版印刷上,指橡皮布在除去其變形的外力作用后即刻恢復原狀的能力。印刷過程中,當橡膠皮滾筒與壓印滾筒接觸時,橡皮布就受到一定的壓力而變形,當壓印滾筒表面轉離橡皮滾筒表面時,就要求橡皮布迅速恢復原狀再去接受印版上網點部分的油墨,所以,橡皮布必須具備很高的彈性。
是力學彈性理論中的一條基本定律,表述為:固體材料受力之后,材料中的應力與應變(單位變形量)之間成線性關系。滿足胡克定律的材料稱為線彈性或胡克型(英文Hookean)材料。從物理的角度看,胡克定律源于多數(shù)固體(或孤立分子)內部的原子在無外載作用下處于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許多實際材料,如一根長度為L、橫截面積A的棱柱形棒,在力學上都可以用胡克定律來模擬——其單位伸長(或縮減)量(應變)在常系數(shù)E(稱為彈性模量)下,與拉(或壓)應力 σ 成正比例,即:F=-k·x或△F=-k·Δx
胡克的彈性定律指出:彈簧在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彈簧的彈力F和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x成正比,即F= k·x 。k是物質的彈性系數(shù),它只由材料的性質所決定,與其他因素無關。負號表示彈簧所產生的彈力與其伸長(或壓縮)的方向相反。胡克的發(fā)現(xiàn)直接導致了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基本工具的誕生,并且直到今天的物理實驗室還在廣泛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也即是“胡克定律”。
形變分為彈性形變和范性形變
物體在彈性限度范圍內發(fā)生的形變叫作彈性形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叫作彈性物體。如:跳水運動員壓彎的跳板,被拉長的彈弓、彈簧等。
撤去外力后,物體不能自動恢復原狀的形變叫作范性形變。范性是物體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作范性(又稱塑性)。
注意:任何物體受力時在彈性限度內都能發(fā)生彈性形變,只不過有的物體形變不明顯,不易直接觀察到。物體發(fā)生形變時如果超出彈性限度,將發(fā)生塑性形變。
測力計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最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彈簧所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長的長度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長度與所受拉力成正比。需要注意的是彈簧測力計的工作條件是“彈簧的形變必須在彈性限度內”,否則將無法準確測量。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要注意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以及彈簧測力計操作使用的方法等問題。
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掛鉤、指針、刻度盤、外殼等構成。
(1)首先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以免損壞彈簧測力計。
(2)認清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以便快速準確地讀數(shù)。
(3)測量前,沿彈簧的軸線方向輕輕地來回拉動掛鉤幾次。
(4)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的位置,若不是,則需要調節(jié)。
(5)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應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以免彈簧、指針、掛鉤與外殼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使測量不準確。
(6)讀數(shù)時,視線必須與指針對應的刻度線垂直。
彈性體
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的材料我們稱為彈性體,然而具有彈性的材料并不一定是彈性體。彈性體只是在弱應力下形變顯著,應力松弛后能迅速恢復到接近原有狀態(tài)和尺寸的高分子材料...[查看全部]
: 彈性_彈性概念_彈性的測量_彈性形變彈性模量_常用材料的彈性模量_彈性模量計算公式彈性體材料_熱塑性彈性體_熱固性彈性體彈性填料_彈性填料的安裝使用_彈性填料掛膜 彈性力學相關感念
彈性力學:又稱彈性理論,是固體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彈性物體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變形和內力的。彈性力學是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塑性力學和某些交叉學科的基礎,廣泛應用于建筑、機械、化工、航天等工程領域。
固體力學:固體力學是研究可變形固體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所產生的位移、運動、應力、應變和破壞等的力學分支。固體力學在力學中形成較早,應用也較廣。
材料力學:也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結構構件和機械零件承載能力的基礎學科。其基本任務是:將工程結構和機械中的簡單構件簡化為一維桿件,計算桿中的應力、變形并研究桿的穩(wěn)定性,以保證結構能承受預定的載荷;選擇適當?shù)牟牧稀⒔孛嫘螤詈统叽?,以便設計出既安全又經濟的結構構件和機械零件。
結構力學:同樣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結構受力和傳力的規(guī)律,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優(yōu)化的學科,它是土木工程專業(yè)和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學科。結構力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結構的組成規(guī)則,結構在各種效應(外力,溫度效應,施工誤差及支座變形等)作用下的響應,包括內力(軸力,剪力,彎矩,扭矩)的計算,位移(線位移,角位移)計算,以及結構在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自振周期,振型)的計算等。
塑性力學:塑性力學又稱塑性理論,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固體受力后處于塑性變形狀態(tài)時,塑性變形與外力的關系,以及物體中的應力場、應變場以及有關規(guī)律,及其相應的數(shù)值分析方法。塑性力學和彈性力學的區(qū)別在于,塑性力學考慮物體內產生的永久變形,而彈性力學不考慮。
彈性力學所依據的基本規(guī)律有三個:變形連續(xù)規(guī)律、應力-應變關系和運動(或平衡)規(guī)律。彈性力學中許多定理、公式和結論等,都可以從三大基本規(guī)律推導出來。
1、連續(xù)變形規(guī)律:是指彈性力學在考慮物體的變形時,只考慮經過連續(xù)變形后仍為連續(xù)的物體,如果物體中本來就有裂紋,則只考慮裂紋不擴展的情況。這里主要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