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獲取建筑物或場地地基沉降數(shù)據(jù),我們需要做好沉降觀測和記錄。那么沉降觀測記錄的內(nèi)容包括哪些,如何填寫沉降觀測記錄表呢?
①單位工程名稱;
②水準點(指水準基點)的位置、編號和高程;
③水準儀的型號和編號(水準儀應采用精密水準儀);
④觀測點布置示意圖:標明建(構)筑物觀測點位置及編號,水準點與需要觀測的建(構)筑物之間相對位置、距離和指北針;
⑤每次觀測的實測高程值、本期沉降量和總沉降量;
⑥注明每次觀測的時間和工程形象進度(加荷情況);
⑦測量單位的測量員、質(zhì)檢員、技術負責人均應簽字。監(jiān)理工程師應審核簽字。測量單位應加蓋公章。
1.根據(jù)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凡需進行沉降觀測的工程,應由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zhì)的測量單位進行施工過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觀測工作。
2.測量單位應按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規(guī)定及監(jiān)理單位批準的觀測方案,設置沉降觀測點,繪制沉降觀測點布置圖,定期進行沉降觀測記錄,并應附沉降觀測點的沉降量與時間、荷載關系曲線圖和沉降觀測技術報告。
沉降觀測宜采用精密水準儀及銅水準尺進行,在缺乏上述儀器時,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準儀(帶有符合水準器)和刻度精確的水準尺進行。觀察時應使用固定的測量工具,人員也宜固定。每次觀察均需采用環(huán)形閉合方法或往返閉合方法當場進行檢查。同一觀察點的兩次觀測差不得大于1mm,水準測量應采用閉合法進行。
采用二等水準測量應符合±0.3√n(mm)的要求;
采用三等水準測量應符合±0.6√n(mm)的要求。(n為水準測量過程中水準儀安設的次數(shù))
沉降觀測的次數(shù)和時間,應按設計要求,一般第一次觀測應在觀測點安設穩(wěn)固后及時進行。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層應觀測一次,工業(yè)建筑應在不同荷載階段分別進行觀測;施工單位在施工期內(nèi)進行的沉降觀測,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構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觀測次數(shù),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穩(wěn)定(由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判定)為止。觀測期限一般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當建筑物和構筑物突然發(fā)生大量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的裂縫時,應立即進行逐日或幾天1次的連續(xù)觀測,同時應對裂縫進行觀測。
建筑物的裂縫觀測,應在裂縫上設置可靠的觀測標志(如石膏條等),觀測后應繪制詳圖,畫出裂縫的位置、形狀和尺寸,并注明日期和編號。必要時應對裂縫照相。裂縫寬度可用刻度放大鏡觀測。
對一般民用建筑以某層樓面(或標高)為狀態(tài)標志;對工業(yè)建筑以不同荷載階段為狀態(tài)標志。
每次沉降觀測,應檢查每一次觀測用相鄰觀測點間的沉降量及累計沉降量。如果沉降過大或沉降不均勻,應及時采取措施。
1、水準點位置選擇
水準點應布設在受振區(qū)域以外的安全地點,以防止受到振動的影響;
水準點應盡量與觀測點接近,其距離不應超過100m,以保證觀測的精度;
離開公路、鐵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避免埋設在低洼易積水處及松軟土地帶;
為防止水準點受到凍脹的影響,水準點的埋設深度至少要在冰凍線下0.5m。
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時使用的水準點,作為沉降觀測的水準基點。如果由于施工場地的水準點離建筑物較遠或條件不好,為了便于進行沉降觀測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設水準基點。
2、水準點高程的測定
沉降觀測水準點的高程應根據(jù)廠區(qū)永久水準基點引測,采用II等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如果沉降觀測水準點與永久水準基點的距離超過2000m,則不必引測絕對標高,而采取假設高程。
沉降觀測資料應及時整理和妥善保存,作為該工程技術檔案的一部分。
(1)根據(jù)水準點測量得出的每個觀測點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觀測成果表)。
(2)根據(jù)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平面圖繪制的觀測點的位置圖,根據(jù)沉降觀測結果繪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載與延續(xù)時間三者的關系曲線圖(要求每一觀測點均應繪制曲線圖)。
(3)計算出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對彎曲和相對傾斜值。
(4)水準點的平面布置圖和構造圖, 測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資料。
(5)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編寫的沉降觀測分析報告(其中應附有工程地質(zhì)和工程設計的簡要說明)。
隨著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各種復雜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興建,改變了地面原有的狀態(tài),并且對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這就必然會引起地基及周圍地層的變形。為了保證建(構)筑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和建(構)筑物的安全性,并為以后的勘察設計施工提供可靠的資料及相應的沉降參數(shù),建(構)筑物沉降觀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