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鈣晶體是一種無色結晶,屬立方晶系,化學式為CaF2。氟化鈣晶體透光波段為0.13~10μm的光學晶體材料,是優(yōu)良的紫外、紅外窗口材料。實驗一般用碳酸鈣與氫氟酸作用或用濃鹽酸或氫氟酸反復處理螢石粉來制備氟化鈣。自然界的氟化鈣礦物為螢石或氟石,常呈灰、黃、綠、紫等色,有時無色、透明,有玻璃光澤,性脆,有顯著熒光現(xiàn)象。非常春的氟石用來制作特種透鏡。螢石主要用作冶煉金屬的助熔劑;飲水中含有1-1.5ppm氟化鈣時,能防治牙病。
多數(shù)結晶為八面體和立方體,少見十二面晶體。也有八面體和立方體相交而成的組合晶體,在此條件下也可能生成結構復雜的十二面結晶。解理痕跡在多數(shù)晶體上有呈現(xiàn),從較大晶體上剝落的解理塊也很常見。
在八面體結晶下,解理塊較扁平、呈三角形;立方晶體的解理塊為扁的長方體。螢石的晶體往往出現(xiàn)穿插雙晶,即兩個晶體相互貫穿所構成的雙晶現(xiàn)象。也有團簇而成的共生立方晶體,或為顆粒狀、葡萄狀、球狀或不規(guī)則大塊。
如果將上圖這個立方體單元看作晶胞,則氟化鈣晶體的晶胞內(nèi)部有八個F-離子(黃綠色的圓球)。而鈣離子(白色的圓球)則有兩種,分別是八個頂點上的鈣離子,一個晶胞各占1/8,另一種是六個面面心上的鈣離子,晶胞各占1/2,所以鈣離子總數(shù)是:8×1/8+6×1/2=4,氟離子總數(shù)為8,所以Ca2+:F-=4:8=1:2,因此得出CaF2。
氟化鈣的晶體結構很有代表性,其中陽離子Ca2+呈立方密堆積,陰離子F?填充在四面體空隙中,面心立方點陣對角線的1/4和3/4處。Ca2+、F?離子的配位數(shù)分別為4和8,但由于晶胞中心沒有鈣離子,是一個空穴,所以鈣離子是氟離子的一半。
自然界的氟化鈣晶體礦物為螢石或氟石,因含雜質不同而呈灰、黃、綠、紫等色,有時無色、透明,有玻璃光澤,性脆,相對密度為3.01~3.25,有顯著的熒光現(xiàn)象。人工合成的純氟化鈣晶體也是無色透明的。非常純的氟石用來制作特種透鏡。螢石主要用作冶煉金屬的助熔劑。
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桑(Moissan)首次從螢石中分離出氣態(tài)的氟元素,揭示出螢石是由鈣元素和氟元素化合組成的礦物,定名為氟化鈣(CaF?)。后來化學家們又研制了氟化鋁(AlF? )、冰晶石(Na?AlF? )等助熔劑,為煉鋁工業(yè)開辟了新的時代。螢石的開采大約是1775年始于英國, 到1800年至1840年間美國的許多地方也相繼開采,但大量開采乃是在發(fā)展和推廣平爐煉鋼以后。
螢石來自火山巖漿中,在巖漿冷卻過程中,被巖漿分離出來的氣水溶液中含有許多物質,以氟為主,在溶液沿裂隙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壓力減小,氣水溶液中的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氟化鈣,經(jīng)過冷卻結晶后就得到了螢石。
為花崗巖、偉晶巖、正長巖的副礦物,在火山周邊的噴氣孔也可以發(fā)現(xiàn)螢石。也產(chǎn)自碳酸巖和堿性侵入巖中。沉積于熱液礦脈及層控礦床中。在砂巖的自然銜接處螢石會產(chǎn)生粘合劑的作用。
較主要的螢石礦床區(qū)域位于:英國康沃爾、卡斯爾頓、德比郡、達勒姆;中國湖南;墨西哥奇瓦瓦州、科阿韋拉、杜蘭戈;法國多姆山;瑞士勃朗峰;德國黑森林;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俄羅斯達利涅戈爾斯克;哈薩克斯坦卡拉奧巴;美國紐約、俄亥俄州、伊利諾斯州、田納西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加拿大安大略湖、不列顛哥倫比亞?。幻佤斖吲?;納米比亞;巴基斯坦。
氟化鈣晶體(螢石)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且螢石礦資源消耗太快,特別需要保護。從1999年起,我國將螢石作為戰(zhàn)略資源進行保護。做好氟資源的回收利用是保護氟資源的最好方法。
混合含氟化鈣污泥與助劑A;所述助劑A與所述含氟化鈣污泥中的二氧化硅反應去除二氧化硅,過濾得到溶液和沉淀物;所述助劑A為堿液或/和含堿廢水;
混合所述沉淀物與助劑B,所述助劑B與所述沉淀物中的氫氧化鈣反應成為氟化鈣;與其它氫氧化物反應,使其成為溶液,得到去除;清洗后得到氟化鈣沉淀,過濾即得氟化鈣晶體成品。
在10M3攪拌反應釜A中加入30%液堿800kg;開啟攪拌,加入氟化鈣污泥1667kg;直接通入蒸汽加熱至沸騰,反應30分鐘后,把物料泵入板框壓濾機,過濾出來的溶液即為水玻璃;將濾餅推入攪拌反應釜B,攪拌20分鐘后加入含氫氟酸濃度3%的廢水835kg;繼續(xù)反應20分鐘,把全部物料泵入板框壓濾機,過濾出來的濾液送入污水處理站,得到濾餅即為氟化鈣產(chǎn)品1207kg,含水率38%,氟化鈣含量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