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是商周時期流行的盛酒器,不同于其一般形態(tài)的鳥獸形尊也時常被發(fā)現(xiàn),而這件象尊顯然是其中充滿意趣的一件,展現(xiàn)出商代工匠的智慧與巧思。
商 象尊 高17.2cm 寬10.7cm 長21.4cm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這件象尊由兩部分組成 器身是一只完整的象,體型強壯,長長的鼻子呈『S』形彎曲;象背開口,連接器蓋,器蓋上立一只與器身象造型幾乎完全相同的小象,只是體積不足器身的十分之一。象尊周身裝飾繁復的紋飾,器蓋上為龍紋,象足裝飾獸面紋,器腹上是巨大的柿蒂紋。 商 象尊 局部 這件象尊的精妙不僅表現(xiàn)為造型的活靈活現(xiàn)、大小象頗有新意的對比與呼應。其精妙之處還體現(xiàn)在實際功能上。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對象尊進行X光檢測,發(fā)現(xiàn)象鼻前后連通呈管狀,因此我們不難想象,當使用這件象尊時,酒從象尊背部的橢圓口倒入。傾倒時,酒則從象鼻的孔洞流出,如大象噴水,不僅便于使用,也將功能與形象結(jié)合,極富意趣。 這件象尊據(jù)傳出自長江中下游某地。一九二四年,由波士頓收藏家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一八七七 一九六九)通過山中商會,出售給弗利爾美術(shù)館,購置款項來自弗利爾捐贈基金(Charles Lang Freer Endowment)。 商 鸮卣 高24cm 寬10.8cm 長21cm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卣作為酒器,除一般形態(tài)外,還常被鑄造為動物形態(tài),其中又以鸮型最為多見?,F(xiàn)藏于弗利爾美術(shù)館的這件卣,便被表現(xiàn)為一對背向而立的鸮,鸮首為器蓋,身體為器腹,四足為器足。器身兩側(cè)有貫耳,卻無提梁,或原提梁由繩結(jié)、織物所制,腐朽不存。扁首、短頸、圓腹、矮足的特點,讓這件鸮卣整體造型顯得圓潤可愛。 商 鸮卣 局部 鸮是商人極喜歡的動物形象,時常作為表現(xiàn)對象,或被鑄造于器表,或作整體表現(xiàn) 如赫赫有名的婦好墓中,就出土了大量鸮型器:重器如高四十五點九厘米的鸮尊,小亦有拇指大的鸮型玉雕。 這件鸮卣傳出土于河南安陽,是商代晚期的佳作。是又一件盧芹齋經(jīng)手文物,一九四二年,由其售予弗利爾美術(shù)館,由弗利爾捐贈基金(Charles Lang Freer Endowment)出資收購,成為該館收藏。 西周初期 牛首飾四耳簋 高23.5cm 寬36.5cm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簋作為食器用于盛放煮熟的糧食作物,是商周時期的重要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shù)與列鼎配合使用,并與身份地位密切相關(guān),如天子即配享九鼎八簋。 此簋無銘文,從風格來看,應屬西周初期作品。不同于西周時期典型簋有方座或帶蓋的器型,這件四耳簋在造型上延續(xù)商代以來的傳統(tǒng)樣式,但裝飾尤為夸張。器身上的乳丁紋類似于成王方鼎,銳利突出。較一般簋不同的是此簋有四個粗壯的鋬,因而比之兩鋬簋顯示出更厚重的體量感。每鋬上疊加數(shù)個高低錯落的牛首裝飾,其數(shù)量至少有二十只,這也是同類器物中較少見,而頗具巧思的設計。 西周初期 牛首飾四耳簋 局部 這件四耳簋傳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于陜西省寶雞戴家灣,并被推測屬于第二套銅禁中的一件(第一套即為端方舊藏,現(xiàn)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的赫赫有名的柉禁組器)。弗利爾美術(shù)館于一九三一年自紐約古董商盧芹齋處購得。 西周初期 白者父簋 高28cm 寬34.1cm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白者父簋銘文兩行十一字: 『白者父乍寶簋,用鄉(xiāng)王逆造?!? 這段簡短銘文指出了制器者和器物的功能。綜合考慮銘文和造型兩方面因素,白者父簋是典型西周早期器。簋整體呈現(xiàn)漂亮的藍綠色,造型規(guī)整,紋飾精致。白者父簋的出土信息不明,我們現(xiàn)在可知其在進入弗利爾美術(shù)館的銅器收藏前,曾先后被古董商奧托 伯查德和漢斯 奧德收藏。 西周初期 白者父簋 局部 根據(jù)時任弗利爾美術(shù)館館長約翰 洛奇的記錄,他第一次見到白者父簋是在一九三七年秋天,一位藝術(shù)品商人帶著這件銅器來到弗利爾美術(shù)館(有證據(jù)表明這位商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盧芹齋),盡管商人不能提供銅器準確的出土地點,但通過銘文,洛奇認出這正是曾由高本漢在《殷周青銅器》(Yin and Chou in Chinese Bronzes)中著錄過的德國藏家漢斯 奧德的藏品。 白者父簋以近乎完美的品相和重要銘文打動了洛奇,于是在一九三八年收購了這件重器。 漢 錯金銀博山爐 高17.9cm 寬10cm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漢代神仙方術(shù)流行,人們多向往長生不老的仙境,博山爐蓋作尖錐狀山形,仿佛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故名博山爐,是漢代的高紋熏香用具。 博山爐爐身呈半圓形,有疏朗的錯金銀紋飾,蓋為尖錐狀山形,其間山巒重疊,奇峰聳出,山林間奔走著野兔、鹿、熊和獵人。器蓋以金銀細線錯嵌裝飾山間的云氣、樹木枝葉以及動物身上的斑紋。與爐蓋上靈動的山林裝飾形成鮮明對比,爐身上的紋飾則顯得規(guī)整典雅,以金銀勾勒錯嵌出規(guī)整的幾何裝飾塊,并在其間鑲嵌綠松石、瑪瑙等寶石。爐器座較低,上飾盤龍,并鑲嵌水滴狀寶石。博山爐大量使用錯金銀和鑲嵌,極盡華美,應為漢代皇室成員日常使用之器。 布魯克手持式XRF熒光光譜儀可以輕松檢測青銅器及銅合金,文物保護工作者通過使用布魯克手持式XRF熒光光譜儀可輕松鑒別雕塑及其它藝術(shù)品是真品還是仿制品,為鑒定文物的時期提供重要的依據(jù)。 這件博山爐傳出土于河南或河北。最初屬于古董商戴潤齋,后售予盧芹齋。一九四七年,盧芹齋將這件精美的漢代博山爐杰作售予弗利爾美術(shù)館,購置款項由弗利爾捐贈基金(Charles Lang Freer Endowment)提供。 更多相關(guān)信息》》》 手持式熒光檢測儀究竟能否檢測稀土元素? 手持式合金光譜儀能測高溫合金嗎?一起了解一下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表面處理工藝 美國國家科學院發(fā)布:材料有哪些研究前沿? 手持式熒光光譜儀在耐火材料中的應用 一起學習一下汽車齒輪的拋丸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