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儀器信息網(wǎng)訊 2019年4月21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中國化學會熱力學與熱分析專業(yè)委員會、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實驗中心聯(lián)合承辦的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于合肥順利閉幕。21日上午的大會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孫立賢、河北師范大學的張建軍、天津科技大學的鄧天龍聯(lián)合主持。在閉幕式上,頒發(fā)了“最佳張貼報告獎”;并發(fā)布2021年第八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籌備的最新消息。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孫立賢
河北師范大學張建軍
天津科技大學鄧天龍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院士韓布興首先作了題為“綠色溶劑體系熱力學、催化材料合成與化學反應中的溶劑效應”的主題報告。當前,70%以上的化學化工過程都會使用到溶劑,尤其是有機溶劑,但也同時面臨著效率低、功能有限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因此無法滿足當代化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開發(fā)利用綠色溶劑是必然發(fā)展趨勢。綠色溶劑應具有無毒、無害、便宜易得、容易循環(huán)利用和具有特定功能等特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綠色溶劑包括水、超臨界流體、離子液體和生物質基溶劑等。韓布興課題組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圍繞超臨界CO2、離子液體和水等綠色溶劑,通過化學熱力學研究以及發(fā)展實驗方法,實現(xiàn)綠色功能介質創(chuàng)制、催化材料合成等應用。報告中,韓布興介紹了其目前的研究成果,包含超臨界流體體系局域熱力學模型、離子液體與超臨界流體/離子液體乳液體系、超臨界CO2中表面活性劑自組裝及組裝體催化功能、配合物催化劑穩(wěn)定的CO2包水型微乳液光催化CO2還原、MOF穩(wěn)定CO2/水乳液及MOF界面組裝、超臨界CO2/IL乳液制備有序介孔MOF納米球、多孔金屬制備及生物質基資源轉換、離子液體/有機鹽體系制備介孔無機鹽、離子液體制備負載型納米催化材料等。韓布興課題組還嘗試了用離子液體解決CO2反應中的熱力學問題,實現(xiàn)了兩相體系的甲酸合成;利用CO2形成碳酸解決動力學問題和用于納米催化等,并介紹了溶劑效應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院士韓布興
武漢大學劉義作了題為“蛋白纖維化納米抑制劑的設計及其作用機制”的主題報告。阿爾茲海默癥近年來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研究表明,其與蛋白纖維化關系密切。目前,主要的蛋白纖維化抑制劑分為多肽類抑制劑、小分子抑制劑和新型納米材料三種。新型納米材料由于其穩(wěn)定性強、比表面積大和表面易修飾的特點,受到廣泛青睞。碳點是一類生物相容性很好的納米材料,劉義通過設計一系列表面改性的碳點(如氧化改性),并以與阿爾茲海默癥相關的胰島素蛋白為研究對象,利用等溫滴定量熱、熒光光譜、圓二色譜和顯微分析等儀器,證實了其對與疾病相關的HI蛋白的聚集和生長有抑制作用。
武漢大學劉義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孫立賢作了題為“新型儲能材料設計與熱力學調控”的主題報告。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迫切,氫能源利用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規(guī)模應用的重要途經(jīng),但目前缺乏安全高效的氫儲運技術,制約了氫能的發(fā)展。孫立賢介紹了其在可控形貌低維催化劑制備及配位氫化物儲氫、金屬與配體調變以及符合納米化MOFs儲氫等工作。此外,還分享了孫立賢課題組首次創(chuàng)建的國內(nèi)儲氫材料數(shù)據(jù)庫基本情況。
陜西師范大學的劉志宏作了題為“熱化學在硼酸鹽功能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報告主要介紹了硼酸鹽微孔晶體材料的液-固相吸附熱動力學、硼酸鹽納米阻燃材料應用的研究和多級孔硼酸鹽材料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等。
陜西師范大學劉志宏
河北師范大學張建軍作了題為“稀土超分子配合物的晶體結構、熱分解反應動力學及熱力學的研究“的主題報告。報告中,張建軍主要闡釋了稀土超分子配合物中第一系列配合物、第二系列配合物和第三系列配合物的熱分解機理;并提出了簡單反應處理的改進雙等雙步法,從而確定了活化能E、指前因子A以及其他熱力學參數(sh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丁延偉作了題為“儀器間差異對于熱分析動力學結果影響的研究“的主題報告。報告中對影響熱分析曲線的多種因素進行了分析討論,其中包含樣品量、制樣方式、樣品狀態(tài)、樣品前處理條件、溫度控制程序、支架類型、儀器結構、實驗氣氛及流速、儀器狀態(tài)、儀器間差異、人員差異等。丁延偉特別強調,要不定期進行儀器的校準,尤其在進行重要的實驗前,最好一定要做儀器的校準。
在報告中,對“儀器間差異”這一重要因素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解讀。理化科學實驗中心先后與美國賽默飛、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美國TA公司等6家儀器廠商共建聯(lián)合實驗室,目前已經(jīng)裝備不同型號熱分析儀器近30臺。除了考察不同實驗室中儀器對同一樣品的測試差異之外,利用理化科學實驗中心的優(yōu)勢,特別補充同一測試條件下、不同儀器對同一樣品的測試差異分析。報告中以三家公司(匿名)的DSC數(shù)據(jù)說明了儀器間差異對最終測試結果的影響較大。通過比對了不同公司儀器、相同型號儀器、不同類型儀器的熱重分析結果,丁延偉發(fā)現(xiàn)相同型號儀器對比差別不大,不同類型儀器對比差別較大。通過考察同一公司不同型號儀器之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結果并不吻合;丁延偉認為,不一定是儀器的質量問題,而是有可能是校準方法差異的問題。通過對比同一公司不同類型的儀器,測試結果也會產(chǎn)生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儀器結構的影響。報告還指出,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同一產(chǎn)品,測得的結果也可能不同,這可能是由于儀器狀態(tài)不同導致的。因此,校準方法、結構和儀器狀態(tài)都可能對熱分析動力學結果產(chǎn)生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丁延偉
大會閉幕式由張建軍主持。閉幕式上頒發(fā)了“最佳張貼報告獎”;獲獎名單由遼寧大學房大維宣布: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的蘭孝征、西北大學的陳湘、南京師范大學的劉浩、南京大學的謝科峰、北京理工大學的鐘野、河南師范大學的邢肇碧、遼寧大學的宋宗仁、廣西師范大學的陳志鳳、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張趙文斌和北京理工大學的任杰。
遼寧大學房大維
頒獎現(xiàn)場
隨后,大會合作廠商、美國TA公司的經(jīng)理王健女士發(fā)表了講話;武漢大學劉義對大會進行了總結發(fā)言。最后,大會特別通告,2021年第八屆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由陜西師范大學承辦,并邀請下一屆會議主辦方代表劉志宏登臺發(fā)言。諸多參會代表紛紛組團在即將關閉的大會主屏幕前合影留念,為本次大會圓滿結束留下了最后的注腳。
組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