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藥物殘留檢測的巨大需求和不斷增長的技術發(fā)展需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藥學團隊(陜西省獸用生物制品與新獸藥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經過多年努力,建立了較為成熟的基于禽源基因工程抗體的系列免疫學檢測方法。近日,該團隊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題為“Preparation of a chicken scFv to analyze gentamicin residue in animal derived food products”的論文在線發(fā)表于2016年3月16日的美國化學會會刊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雜志上,張小鶯教授為通訊作者,2014級碩士二年級研究生李翠為第一作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小鶯教授
張小鶯教授團隊的工作證明,禽源工程抗體的開發(fā)具有一系列技術和應用優(yōu)勢,并可成功的與當前主流的免疫學檢測技術相銜接,用于不同復雜檢測環(huán)境下的靶標檢測。該工作拓展了免疫學檢測的技術手段,為深入的研發(fā)工作奠定了基礎。
美國化學會出版的Analytical Chemistry于1929年創(chuàng)刊,是分析化學和藥物分析領域一流的科學雜志,刊載分析化學原理與應用方面的優(yōu)秀論文,側重于新測量方法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藥物、生物技術以及材料科學方面實際應用的探討。
該工作獲得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陜西省科技廳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項目資助。
張小鶯簡介:張小鶯,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藥理學、病原菌快速檢測、新藥研發(fā)及抗體工程。2001-2008年在德國洪堡大學先后為碩士、博士、訪問學者。其間主要從事抗體工程及檢測、診斷試劑開發(fā)研究。參與德國衛(wèi)生部、德國軍方和歐盟的抗生物恐怖襲擊和病原體檢測、診斷方法研究,立足單克隆抗體技術、卵黃抗體技術、磁珠結合的PCR技術和芯片技術,并受聘外國專家局智力引進專家,協(xié)助國內開發(fā)獸用診斷試劑和抗體藥物。
曾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部、比利時葛蘭素制藥公司、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學、挪威Bergen大學短期工作、實習。他曾主持和參與歐盟、德國衛(wèi)生部、德國軍方、德國高校和國內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2006-2008年,受聘外國專家局智力引進專家,協(xié)助國內開發(fā)獸用診斷試劑和抗體藥物。這個由“人藥”研究轉向“獸藥”研究的舉動,使他清楚地看到了國內獸藥研究領域的嚴重“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