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研究表明,線粒體缺陷與乳腺癌的發(fā)生存在著一定關聯,但科學家們依舊無法確定線粒體DNA改變與TNBC轉移和化療拮抗的關系。
近期,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將不同乳腺腫瘤亞型的代謝圖譜進行比較,確定TNBCs的侵襲性亞群,并指出了更準確的風險評估方式,從而有助于為TNBC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該研究成果以“Aggressiv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have unique molecular signature on the ba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tic and functional defects”為題發(fā)表在《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上。
賓夕法尼亞州獸醫(yī)學院的研究助理Manti Guha教授表示:“目前尚無有效手段來預測TNBC患者對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我們對缺陷的線粒體DNA進行了相關分析,發(fā)現了新的分子標志物,從而確定了TNBCs的侵襲性亞群,指出了更準確的風險評估方式,有助于為TNBC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p> 費城兒童醫(yī)院線粒體和子代醫(yī)學中心主任、Guha的導師兼合作者Douglas Wallace表示:“現代醫(yī)學常常忽略線粒體在疾病中的作用,此項研究通過對比三陰乳腺癌的線粒體能量系統(tǒng)與其他乳腺癌的線粒體能量系統(tǒng),確定了危險性較低的TNBCs形式,并找出了治療這類乳腺癌的新靶點。因此這項工作對于危險性較低的TNBCs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前瞻性?!?p>
TNBC中線粒體代謝基因的變化
此前,Guha及其同事通過實驗誘導線粒體功能障礙,發(fā)現線粒體功能障礙的情況下乳腺癌細胞會重新編程并且開始轉移。Guha說:“眾所周知,腫瘤會損害線粒體的功能并導致代謝重編程。我們研究了乳腺癌亞型之間的線粒體特征的差異性以及患者腫瘤細胞線粒體DNA和功能的差異,實現了對有轉移風險的患者的早期發(fā)現?!?p> 研究人收集了825例不同乳腺癌亞型患者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不同的線粒體DNA拷貝數,他們發(fā)現晚期乳腺癌患者體內mtDNA(線粒體DNA)拷貝數最低,并且TNBCs的拷貝數最少。不僅如此,他們還建立了不同乳腺癌亞型之間mtDNA拷貝數的完整模型。這項研究結果顯示,TNBCs中某些特定的mtDNA序列十分不穩(wěn)定,通過這種特殊的mtDNA序列失衡狀況,研究人員將乳腺癌患者分成了不同的風險類別。
原發(fā)性乳腺癌中mtDNA的相對豐度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TNBCs和其他亞型之間存在耗氧量的差異,表明TNBCs患者的線粒體功能受損,從而導致細胞呼吸鏈破壞。他們分析了代謝有關的84個基因,發(fā)現了這些基因對線粒體功能具有調節(jié)作用,因此,他們認為這些基因可以作為TNBCs潛在的治療靶點,也有望成為鑒定TNBCs侵襲性的生物標志物,并可用于改善化療療效。
乳腺癌細胞系中的線粒體功能缺陷
為了對這些發(fā)現進行驗證,在FDA批準下,目前,Guha及其同事正對TNBCs的靶向代謝途徑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希望我們可以看到這項研究的成果。
參考資料:
1.Study uncover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ggress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2.Aggressiv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have unique molecular signature on the ba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tic and functional de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