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顆粒高功率光顯微鏡看沙子和沙礫不同
沉渣的什么特性使其能夠被塑造成形?簡介
沙礫、沙和黏土都是沉渣的一種,它們由損壞和風化的巖石碎
片形成。這3種沉渣主要的不同在于沉積顆粒的大小。
從定義上來說,直徑大于2厘米(0.078 8英寸)的巖石顆粒為沙
礫。沙子顆粒則直徑在o.05—2.0厘米之間(0.001 97—0.078
8英寸)。黏土顆粒最小,它的顆粒直徑要小于0.000 2厘米(O.00
0 078 8英寸)。
與沙子和沙礫不同的是,黏土顆粒高功率光顯微鏡看。
此項實驗中,你將對比沙子和黏土的幾個不同特性
,測試如何將黏土與其他幾種沉渣區(qū)分開來。另外,你還會發(fā)現黏
土的什么特性使其成為制造雕塑和陶器的理想材料。實驗步驟
1.將干燥的沙子和黏土樣品分別放在兩個塑料碗中。用放大
鏡仔細觀察樣品。分別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兩個樣品,來回輕
捻幾次。描述你對每種樣品的所看所感。記錄下觀察結果。
2.每個碗中倒人1/5杯(大約50毫升)水。用勺子將水和沉渣
攪勻。攪拌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少量混合物并來回輕捻。樣品
檢測完畢后,將手里的泥沙殘留物放回原來的碗中。用濕巾將手擦
拭干凈。記錄下觀察結果。
3.將一半的濕黏土倒人蘇打水瓶中,另外將一半的沙子樣品
放入同一瓶中。在瓶中注水直至瓶子滿3/4處,然后蓋上瓶蓋并擰
緊。用力搖晃瓶子10秒鐘,然后將瓶子置于桌面。此時觀察瓶子中
沉渣的反應。將瓶子靜止放于桌面15分鐘。在此期間進行步驟4。
4.將剩下的黏土放于手中使勁揉搓。當你試圖將其揉成一團
時,觀察發(fā)生了什么。將黏土重新放回碗中,然后對沙子重復以上
過程。描繪并記錄下此過程中各種沉渣的現象。將這兩個碗置于一
個安全角落,確保其24小時內不被擾動,任其干透。
5.回過來看蘇打水瓶,觀察沉渣。記錄下觀察結果。
6.24小時之后,檢查碗中的沙子和黏土樣品。分別取適量放
人手中,描述它們的不同。記錄下觀察結果。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點: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