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2018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大隆重舉行,這場科學界的年度盛會不僅是思想交流的平臺,也是求是之家成員的又一次溫暖相聚。這也是“求是獎”頒獎典禮二度在中國科大舉行,時逢中國科大60周年校慶,與科大師生再次共聚一堂,共同見證求是諸獎的頒發(fā)。
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和基金會顧問、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基金會顧問、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基金會顧問韓啟德院士,基金會顧問、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教授,校長包信和院士,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黨委副書記蔣一教授,求是獎評委、往屆求是獎獲得者以及中國科大師生代表等約500人參加了典禮。
頒獎典禮由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和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致辭開始,至基金會顧問韓啟德先生演講落幕,揭曉了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頒獎典禮由中國科大陸亞林教授和周夢雯同學主持。
包信和校長首先代表中國科大向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各位獲獎者表示衷心祝賀!包信和在致辭中說,科技進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奮斗,更離不開社會各界對科技事業(yè)的大力支持。中國科大與求是科技基金會結緣已久,2000年9月15日,18年前的今天,首屆“求是研究生獎學金”頒獎典禮在我校舉行,周光召先生、楊振寧先生、查濟民先生以及中科院白春禮院長專程出席頒獎典禮,并為51名獲獎研究生頒發(fā)獎金與證書,我校杜江峰院士就是首屆“求是研究生獎學金”獲獎者。今天,我們舉行求是獎頒獎典禮,這是繼2015年后中國科大再度承辦求是獎頒獎典禮,尤其恰逢科大建校六十周年,我們深感榮幸,也備受鼓舞。希望在科大新甲子征程中,繼續(xù)加強與求是科技基金會的交流與合作,一同踐行“實事求是、科教報國”的崇高理想,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求是科技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在典禮上作英文演講,他首先感謝基金會顧問與遴選委員會二十四年來的評審工作,評選出的每一位得獎人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并特別感謝1994年基金會創(chuàng)立之初,周光召先生為此所做的卓越貢獻。他同時感慨二十四年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認為在今后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將更多仰賴自身的強大。
經(jīng)2018年度“求是大獎”評審委員會審慎評核,以及基金會顧問與執(zhí)行委員會審定,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授予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教授。2018年度求是大獎評選委員會共同主席孫家棟教授和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共同上臺頒獎,2018年度求是大獎評選委員會化學代表陳新滋教授介紹了獲獎人在其研究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江雷院士通過師法自然,建立了超浸潤界面材料及超浸潤界面化學體系,引領并推動了該領域在全球的發(fā)展。他從空氣中荷葉的自清潔和水中的魚鱗自清潔原理中發(fā)展出超浸潤體系,并進一步制備了可以在超浸潤體系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智能轉換的仿生二元協(xié)同納米材料。這一超浸潤體系在自清潔玻璃、油水分離、抗生物黏附界面、集水體系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目前,江雷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理論的發(fā)展,也得到了有效的技術轉化,他擁有70項專利和56項正在申請的專利,在材料、建筑、紡織、印刷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授予激光強場物理團隊,由2018年度求是大獎評選委員會共同主席楊振寧教授和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共同為其頒獎,并由楊振寧教授介紹了團隊的杰出學術貢獻。
楊振寧在介紹該團隊的杰出學術貢獻中說,很高興給大家介紹激光強場物理團隊的工作。激光是非常神奇的東西,最早出現(xiàn)在1917年愛因斯坦的兩篇文章當中,如今激光已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這是了不起的貢獻。除了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貢獻外,激光強場在國防方面也有重要運用,所以我們很高興能把這個集體獎給張杰教授團隊。
激光強場物理團隊由張杰院士率領,上海交大、中科院物理所和國家天文臺的三個課題組構成。該團隊聚焦激光強場物理重要前沿和激光聚變國家重大需求中的關鍵挑戰(zhàn),取得了多項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創(chuàng)新成果,并為激光聚變國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校學生合唱團美妙悠揚的合唱《城南送別》后,頒獎典禮進入“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頒獎環(huán)節(jié)。2018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分別授予北京大學胡家志、田志宇、王瀟,清華大學劉錦濤、張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敏銳、朱書,復旦大學陳鋼,上海交通大學鄭浩,浙江大學陸盈盈,南方科技大學萬敏平,西湖大學高曉飛12青年學者,他們在新凝態(tài)理論物理、新能源材料、代數(shù)幾何、腸道免疫和微生物等眾多學科領域內取得了突出成績,展現(xiàn)了新一代青年學者的精神風貌和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
施一公在致辭中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國科大創(chuàng)校六十周年。今年發(fā)生了許多事情,科技領域的競爭靠什么?靠的是人才。從1994年開始,求是科技基金會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一位杰出科學家,在這當時是了不起的舉措,目的是通過獎助在科技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中國學者,推動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代表朱書教授在發(fā)言中,對求是基金會的支持表示感謝,表示將秉承求是精神,為國家富強、科技發(fā)展和醫(yī)學進步做出貢獻。
隨后,校弦樂團帶來弦樂演奏《莫扎特第13號小夜曲G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頒獎典禮進入尾聲。
基金會顧問韓啟德先生在結束致辭中說,現(xiàn)在科技獎很多,求是科技獎是他見過辦得最好的獎項之一。一個科技獎辦得好不好,不是用獎金多少或宣傳廣泛來衡量,而是用評選出來的獲獎者來衡量,求是獎的獲得者都是響當當?shù)模S多獲獎者已成為我國科技領域的骨干。希望求是獎越辦越好,未來能出現(xiàn)諾獎獲得者。他說,此次恰逢中國科大建校六十周年,也祝愿學校越辦越好,早日辦成世界一流大學。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1994年由著名實業(yè)家査濟民先生創(chuàng)立,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積極堅持和倡導“科學精神,人文情懷”的核心理念。基金會由多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顧問并全權負責獎項的遴選和審定,包括楊振寧教授、周光召教授、簡悅威教授、何大一教授、孫家棟教授、施一公教授、韓啟德教授、路甬祥教授等。
1994至2018年,共有337位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醫(yī)學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領域有杰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獲得基金會獎勵。其中“求是終身成就獎”1位,“杰出科學家獎”29位,“杰出青年學者獎”180位,以及 “杰出科技成就集體獎”126位(涉及15個重大科研項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鐵基超導等)。二十多年來,中國科大以侯建國、潘建偉、陳仙輝、杜江峰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學家、優(yōu)秀青年學者先后獲得過“求是科技基金會”的獎助,他們同各位求是之家的成員一道,已經(jīng)成為我國科教領域舉足輕重的領軍人物和最具發(fā)展?jié)摿Φ墓歉闪α俊?/div>
本網(wǎng)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yè)機構、網(wǎng)友提供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