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 月 4 日,四大醫(yī)學期刊之一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來自發(fā)表了巴西圣保羅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篇重磅研究論文:
該論文報道了世界首個已故捐獻者子宮移植孕育的嬰兒誕生,并健康成長。這是世界上首例從已故捐贈者子宮移植而來的活產(chǎn)案例。這項工作的成功擴大了因子宮因素導致不孕婦女生育的前景,確定了死者捐贈子宮移植的可行性。
在此之前,全球共有?11?名女性在接受活體捐獻者子宮移植后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但 12 月 4 日刊登的這一突破,對于那些想要懷孕但子宮功能不健全的女性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可以更廣泛地用于沒有子宮或器官受損的女性,甚至可能是變性女性。
全球首例死者捐獻子宮移植
誕下這名嬰兒的母親是一位?MRKH 綜合征(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患者,受該疾病的影響,她一出生便缺失子宮。她接受移植的子宮則來自一位因腦卒中逝世的 45 歲女性,這名捐贈子宮的女性生前育有三個孩子。
接受死者捐獻子宮移植的女性所生的女嬰
2016 年 4 月,這位 32 歲,結婚 5 年的 MRKH 綜合征患者,進行了體外受精并冷凍保存了 8 個優(yōu)質(zhì)囊胚。
?2016 年 9 月,她在巴西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在手術之前,研究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評估,并在整個過程中對患者夫婦每月進行專業(yè)人士的心理輔導。
2017 年 12 月 15 日,這位母親迎生下一個 5 斤重的健康女嬰,這個寶寶在快速評估新生兒心率的阿普伽新生兒評分(Apgar score)上表現(xiàn)優(yōu)異。目前,孩子已經(jīng)快一歲了,各方面都顯示她身體健康、發(fā)育正常。
子宮移植的發(fā)展與挑戰(zhàn)
全世界有?150 萬婦女患有不孕癥,包括由先天性疾病造成的子宮缺失或器官異常。子宮移植手術在技術上具有挑戰(zhàn)性,但迄今為止的病例都表明這是一種耐受性非常好的手術。包括巴西那位婦女在內(nèi)的接受者都很年輕,其他方面都很健康,只是缺少子宮。
?世界上首例子宮移植手術早在 2012 年 9 月就已在瑞典哥德堡的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yī)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成功完成,成為輔助生殖和器官移植領域的里程碑事件。也極大鼓舞了之后全世界范圍內(nèi)對于子宮移植治療不孕癥項目的開展。
不過,一直以來還沒有通過死亡供體子宮移植活產(chǎn)的案例,這也使得人們對其可行性產(chǎn)生了懷疑,包括在長期缺血后子宮是否仍然存活。
巴西圣保羅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人員所進行的全球首例死者捐獻子宮移植,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子宮潛在捐獻群體的苛刻限制。以往子宮捐獻來源,主要依賴于愿意且符合條件的家庭成員或親密朋友,這樣條件下的捐贈者往往無法獲得,也無法滿足需求。
研究人員認為,死者捐獻子宮移植后成功懷孕的案例,證明了可以使用更廣泛的潛在捐獻者群體。盡管死者子宮移植充滿復雜性,但這一做法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因為愿意并承諾在自己死亡時捐獻器官的人數(shù)遠遠大于潛在活的捐獻者的數(shù)量。使用死者捐贈者的其它實質(zhì)性優(yōu)勢還包括降低成本和避免活體捐獻者的手術風險。
但是,子宮移植手術仍然充滿了挑戰(zhàn)。
子宮移植本質(zhì)上來說也是異體器官移植,所以也就面臨著異體移植帶來持續(xù)的免疫排斥反應。在之前進行的子宮移植中,患者成功孕育 1-2 個孩子后,子宮也會被再次移除,以避免免疫排斥的影響。
如果說腎臟移植、心臟移植是幫助患者延續(xù)生活品質(zhì),那么子宮移植完成的是生命的延續(xù),更是希望的傳遞。也許仍有諸多挑戰(zhàn),但無論如何,為廣大不孕女性帶來希望的子宮移植,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