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消毒新趨勢「次氯酸鈉消毒法」
水廠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次氯酸鈉消毒等。當下,次氯酸鈉消毒法被越來越多的自來水廠所使用[1]。
主要原因在于采用次氯酸鈉消毒具有明顯的安全優(yōu)勢:液氯消毒劑作為劇毒品運輸,需到公安局備案,同時存在泄漏的安全隱患;二氧化氯消毒劑,一般由相應發(fā)生器現(xiàn)場制備,原料之一鹽酸為易制毒品運輸,亦需到公安局備案;次氯酸鈉消毒劑有成品次氯酸鈉溶液和發(fā)生器現(xiàn)場制備液兩種,成品次氯酸鈉僅作普通危險品運輸,而發(fā)生器現(xiàn)場制備原料為食鹽,無安全風險。
次氯酸鈉中有效氯含量的檢測現(xiàn)狀
在保證消毒效果的條件下,次氯酸鈉中有效氯的濃度是影響次氯酸鈉投加量的關鍵指標。目前,水廠相關技術人員、成品次氯酸鈉以及次氯酸鈉發(fā)生器廠家,檢測次氯酸鈉中有效氯濃度的方法主要是碘量法[2][3][4]。
碘量法原理:在酸性溶液中,氯消毒劑中的次氯酸根與碘化鉀反應析出碘,以淀粉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藍色消失即為滴定終點,從而計算有效氯濃度。
然而,從實際操作方面來講,不少專家和技術工程師表示碘量法操作比較繁瑣、費時[5]。
次氯酸鈉中有效氯含量檢測的新方法探討
事實上,碘量法用于有效氯的檢測,除了操作繁瑣紫外,還存在抗干擾能力不足的問題。此法中,溶液pH﹤2,而在這樣的酸度下,氧化能力和亞氯酸根相當或強過亞氯酸根的各類物質都能參與滴定反應。也就是說,如果次氯酸鈉消毒劑中存在少量此類雜質,它們都將加入檢測結果被折算為有效氯含量。
碘量法檢測有效氯的干擾驗證實驗(以亞氯酸鈉干擾為例)
而從次氯酸鈉本身性質來講,溶液中存在副產(chǎn)物雜質不可避免。次氯酸鈉溶液是強氧化劑,化學性質極不穩(wěn)定,即使在沒有還原劑存在的情況下,自身也容易發(fā)生分解,尤其在光照、加熱、酸性及重金屬離子等環(huán)境下,溶液中可同時存在多種反應。
幸運的是,消毒劑中有效氯含量檢測新方法的探索從未停止[5]。其中,分子光譜法是根據(jù)待測分子對特征電磁輻射的吸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可測量溶液中相應組分的濃度。在次氯酸有特征吸收的波段范圍內(nèi),可用分子光譜法測定次氯酸鈉中有效氯的含量。
分子光譜法的抗干擾性優(yōu)于碘量法
分子光譜法因其相對簡便的操作、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已成為檢測有效氯含量的新秀。
參考文獻:
[1]?俞蘊芳.次氯酸鈉消毒對飲用水中氯酸鹽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 2016,32(17):138-144.
[2]?《GB/T 5750.11-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消毒劑指標》氯消毒劑中有效氯
[3]?《GB 19106-2013 次氯酸鈉》5.3有效氯的測定
[4]?《消毒技術規(guī)范2002》2.2.1.2.1有效氯含量的測定
[5]?萬亞軍.甲基橙分光光度法快速檢測消毒劑中有效氯含量的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 2004,14(6):7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