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18日在中科院2019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中科院、廣東省將共同爭取建設珠三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全國共有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3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此前,武漢、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都在積極爭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不僅可以帶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當?shù)貏?chuàng)新能力,而且還能促進地方與國內頂尖高校的合作交流。對帶動地方轉型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項重要支撐。目前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設施有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裝置、SXFEL用戶站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設施有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大氣環(huán)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等,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設施有全球最大風洞實驗室、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車模型試驗平臺,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中科院與廣東省2018年簽署了共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創(chuàng)新平臺、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科教融合園區(qū)等多項合作協(xié)議?;浉郯拇鬄硡^(qū)至今也有較多相關的規(guī)劃布局,比如,中國散裂中子源已在廣東東莞投入正式運行,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江門中微子實驗站也正按計劃推進建設,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已于2018年底開工建設,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也將于近期開工建設。張亞平表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19年將有大幅度提升。
此前,91儀器信息網(wǎng)曾簡單分析整理過廣東地區(qū)科研水平現(xiàn)狀。相信珠三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將會極大推動廣東及周邊地區(qū)的科研水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