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tóng),英文copper[?kɑ:p?(r)],化學元素符號為Cu,原子序數(shù)為29。銅是一種呈紫紅色光澤的金屬,稍硬,極堅韌,耐磨損,有很好的延展性、較好導熱性、導電性和耐腐蝕能力,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銅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氣里很穩(wěn)定,但在潮濕的空氣里其表面會生成一層綠色的堿式碳酸銅Cu?(OH)?CO?,俗稱銅綠。銅合金機械性能優(yōu)異,電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數(shù)青銅和黃銅。自然界中的銅被分為自然銅、氧化銅礦和硫化銅礦。常見化合物有:氫氧化銅、氧化銅和硫酸銅。由于銅在自然界儲量非常豐富,性能優(yōu)良,且加工方便,在中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于鋁,被廣泛地應用于電氣、機械制造、建筑工業(yè)、交通運輸?shù)阮I域。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并用獲取的銅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銅廣泛地存在于地殼和海洋。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shù)以化合物即銅礦石存在。
銅的活動性較弱,鐵單質與硫酸銅反應可以置換出銅單質。銅單質不溶于非氧化性酸。
銅的密度是多少
銅是人類最為廣泛使用的金屬之一,那銅的密度是多少呢?銅的密度可以分為純銅的密度以及銅合金的密度,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各種不同類型的銅的密度是多少。銅密度的含義銅...[查看全部]
銅是人類最為廣泛使用的金屬之一,那銅的密度是多少呢?
銅的密度可以分為純銅的密度以及銅合金的密度,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各種不同類型的銅的密度是多少。
銅密度的含義銅的密度即銅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單位g/cm3或kg/m3,計算公式為ρ=M/V。詳細計算公式:
,式中,
V為包含P點的體積元;
M為該體積元的質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單位為克/厘米3;在國際單位制和中國法定計量單位中,密度的單位為千克/米3。
純銅的密度純銅顧名思義就是含銅量最高的銅,因為顏色紫紅又稱紫銅,主成分為銅加銀,含量為99.5~99.95%;主要雜質元素:磷、鉍、銻、砷 、鐵、鎳、鉛、錫、硫、鋅、氧等;用于制做導電器材、高級銅合金、銅基合金。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
純銅、無氧銅的密度是8.9(g/cm3),磷脫氧銅的密度是8.89(g/cm3)。
黃銅的密度黃銅以鋅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合金﹐具有美觀的黃色﹐統(tǒng)稱黃銅。銅鋅二元合金稱普通黃銅或稱簡單黃銅。三元以上的黃銅稱特殊黃銅或稱復雜黃銅。含鋅低於36%的黃銅合金由固溶體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鋅30%的黃銅常用來制作彈殼﹐俗稱彈殼黃銅或七三黃銅。含鋅在36~42%之間的黃銅合金由和固溶體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鋅40%的六四黃銅。為了改善普通黃銅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鋁﹑鎳﹑錳﹑錫﹑硅﹑鉛等。鋁能提高黃銅的強度﹑硬度和耐蝕性﹐但使塑性降低﹐適合作海輪冷凝管及其他耐蝕零件。錫能提高黃銅的強度和對海水的耐腐性﹐故稱海軍黃銅﹐用作船舶熱工設備和螺旋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