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質分子通過半透膜的一種吸水力量叫做滲透壓,在臨床上,尿滲透壓是體現體液平衡的重要指標。滲透壓大小取決于溶質顆粒數目的多少,而與溶質的分子量、半徑等特性無關。尿滲透壓又稱尿滲透量、尿滲量,是指腎臟排泄尿內全部溶質的微??倲盗浚珉娊赓|、尿素、糖類、蛋白質等。
腎臟是通過對尿液濃縮或稀釋作用來達到調節(jié)體液滲透量的平衡。正常人血漿滲透壓為280~310mOsm/kg·H20,正常人的尿滲透壓/血漿滲透壓比值為(3~4.5):1,這個指標同樣用于評價腎臟的濃縮稀釋功能。尿滲透壓在300mOsm/kg·H20時稱為等滲尿,高于血漿滲透壓表示尿液已經被濃縮,此時可稱為高滲尿;低于血漿滲透壓表示尿液已被稀釋,此時的尿液稱為低滲尿。尿滲透壓濃度反映腎臟對溶質和水相對排泄速度,不受溶質顆粒大小和性質的影響,只與溶質微粒的數量有關。尿滲透壓測定比尿相對密度測定更能確切地反映腎臟的濃縮功能。目前常用的尿滲透壓測定的方法為冰點下降法。
尿滲透壓下降也叫作尿滲量。它是反應在單位容積尿中溶質分子和離子的顆粒數。尿滲透壓下降反映遠端小管的濃縮功能減退,常見于慢性腎盂腎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慢性間質性病變及慢性腎功能衰竭等。放射性核素掃描可確定患者腎功能損害。動態(tài)掃描還可查出膀胱輸尿管反流。那么,尿滲透壓下降怎么引起的呢?原因如下:
1、 如果毛細血管破裂也會導致一些血漿蛋白或血細胞進入組織液使其滲透壓升高,就會出現腫大,如果有紅細胞滲出的話就是平時所說的紅腫。從外界補充食物時如吃的過咸則會導致滲透壓升高,這是會使下丘腦分泌抗利尿素增多從而降低滲透壓。
2、 滲透壓升高和尿中的物質異常增加有關。如是否有蛋白,膽紅素如是否有這些物質增加!喝水過多會導致滲透壓下降,此時會通過相應的激素調節(jié)來改變滲透壓,即下丘腦分泌抗利尿素減少從而使排尿增多,使?jié)B透壓升高。
3、 有一些急性的腎炎患者治愈以后,由于經尿道器械檢查后而又激發(fā)感染。尿流不暢,胱輸尿管反流也是引起反復尿路感染,腎瘢痕形成,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梢鹑砗途植糠磻诜磸透腥镜牟∪酥锌贵w增加。
尿滲透壓升高和尿中的物質異常增加有關,如是否有蛋白,膽紅素,離子等.這些異常物質增加會導致尿滲透壓增加。如果化驗沒有什么異常情況,就適量的多喝水。
多尿為DI患者最顯著的癥狀,CDI患者一般起較急,日期明確。尿量超過2500ml/d或50ml/(kg.d)],并伴有煩渴和多飲。夜尿顯著增多,尿量一般在4L/d以上,極少數可超過10L/d,但也有報道可達40L/d。尿比重為1.0001~1.0005,尿滲透壓為50~200mOsm/L,明顯低于血漿滲透壓。長期多尿可導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數有所減少。部分性尿崩癥患者癥狀較輕,尿量為2.4~5L/d,如限制水分攝入導致嚴重脫水時,尿比重可達1.010~1.016,尿滲透壓可超過血漿滲透壓達290~600mOsm/L。
如果患者渴覺中樞未受累,飲水未受限制,則一般僅影響睡眠,體力軟弱,不易危及生命。如果患者渴覺減退或消失,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可引起嚴重失水、血漿滲透壓和血清鈉水平明顯升高,出現極度軟弱、發(fā)熱、精神癥狀,甚至死亡。一旦尿崩癥合并腺垂體功能減退癥時,尿崩癥可減輕,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后癥狀可再現或加重。
遺傳性NDI常于嬰幼兒期起病,多數有家族史。多以女性傳遞,男性發(fā)病。出生后既有多尿、多飲,如未及時發(fā)現,多因嚴重缺水、高鈉血癥和高滲透性昏迷而夭折。如能幸存,可有生長緩慢,成年后癥狀減輕或消失。因患者在嬰兒期反復出現失水和高滲狀態(tài),可導致智力遲緩和血管內皮受損,顱內和血管可有彌漫性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