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威教授在病床上堅持工作
? ?
? ?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知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此前兩日,他在病危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不能說話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寫下“開發(fā)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32歲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雖常年疾病纏身,卻始終奮戰(zhàn)在地質一線,提出“層流構造假說”,是挑戰(zhàn)“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
李德威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萬公里。經(jīng)過多年實地調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殼流動為核心的“層流構造假說”,一舉打破“板塊構造假說”,以非常簡潔的模式和合理的動力來源完整地解釋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種現(xiàn)象。
此后,李德威相繼又提出了洋陸耦合、多級循環(huán)、四維動態(tài)成礦和地震熱流體成因等創(chuàng)新理論,建立了盆山與洋陸耦合的地球內部系統(tǒng)動力學,和地核與太陽能共同驅動的多級循環(huán)地球系統(tǒng)動力學,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為基地的地學理論系統(tǒng)。
“他是少有的為了單純的科學夢想而勇于探索的人?!崩畹峦膶?、構造專家楊巍然教授說。在他剛提出“層流構造假說”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也有人暗地里說他傻,“一個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論文上,卻固執(zhí)地搞什么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跟板塊較勁、跟地震較勁,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較勁?!钡麖牟辉诤鮿e人的議論,更不愿隨波逐流,他說:“我絕不會為了評職稱,放棄創(chuàng)建自己理論的夢想”。
盡管一路磕磕絆絆,他始終沒有動搖過追尋科學的信念。李德威曾說:“科學史上任何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都要經(jīng)歷這個過程,科學路上會充滿艱辛和坎坷,相信最終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會有益?!?p>病重之際,同事到醫(yī)院看望李德威,“當時他己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他一見到同事說的卻是項目的人員安排,他說自己已經(jīng)沒力氣了,希望學校能繼續(xù)把事情辦成?!睆睦畹峦蛉丝谥械弥?,他的病情十分嚴重,怕感染,需要隔離,但他不聽,不斷召集學生來論證項目。
近年來,隨著對地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李德威提出的理論也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兩次以執(zhí)行主席的身份參加香山科技會議,先后獲得“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諸多榮譽。
目前,李德威提出的地球系統(tǒng)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依托該理論,李德威科研團隊查明了雷瓊裂谷南側的固熱能分布規(guī)律,并于今年3月在海南瓊北成功打出了“中國東部第一井”,為我國固熱能的開發(fā)和利用展現(xiàn)了美好的前景。